国内内部审计增值方式研究趋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德运,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原文出处:
财务与会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5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部审计自1983年在我国出现以来,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在向西方学习的基础上,我国内部审计逐步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和业务审计过渡到现代增值审计,相关研究理论也逐步丰富。本文拟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国内内部审计增值方面的研究文献作一系统的回顾、梳理和总结。

      一、内部审计增值文献综述

      我国国内关于内部审计增值方面的文献最早出现于1994年,自1994~2002年一共有7篇,除了俞玉苗、詹俊(2001)在2001年的文献外,其余都是关于加强内部审计、促进国有或集体资产增值方面的研究。这个阶段的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了内部审计可以促进资产的增值,但对内部审计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

      俞玉苗、詹俊(2001)认为,内部审计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增加价值:一是通过提高审计效率、摒弃无谓工作来降低内部审计工作本身的成本;二是提出挽回资金、完善组织等可增加企业价值的审计建议。为此,内部审计部门需要转变审计理念和策略、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优化审计人员的结构。

      2002年之后,与内部审计增值相关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拓展,对于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的作用,也形成了更为全面、系统的理论。

      王爱东(2003)对国外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由以检查、评估为主要内容的符合性审计向以增值和改善组织运行状况为主的增值性审计转变进行了研究,提出增值性审计应具备以改善和行动为主要内容、和被审计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管理部门与内部审计机构双向参与审计方式、改变轮流审计模式、对内部控制以自我评价为主、向管理部门营销审计业务、不拘形式的审计过程、开发高标准的审计依据和工作标准以及按照新的能力要求招聘审计人员等九个特征。

      孟建军(2003)通过分析中国内部审计协会(IIA)2001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001)》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中“增加价值”的含义,认为可以通过改进并评价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内部控制状况、治理程序这三个审计工作重心的变化,结合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手段、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降低审计成本等方面的审计手段和方式的变化,作为增加价值的途径,以实现增值的目标。

      阎红玉(2004)提出可以通过内部审计的职业化、拓宽内审人员的业务技能、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提高审计质量等作为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途径。

      任宏、黄超瑞、杨春林(2004)通过审计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分析,提出内部审计实现最大价值增值的现实途径是将内部审计业务进行局部外包。

      刘晓东(2006)认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征及实施途径为:增值型内部审计在确定审计对象时,关注高风险领域,不在低风险领域浪费时间,从而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重视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内部审计营销;建立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活动。

      张巧良、房亮(2006)通过对内部审计增值功能国内外研究的比较,提出国内内部审计的研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相关研究向纵深方向拓展,研究的方向有以下四点:深入理解组织的目标、采取过程导向的审计方法增加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正确处理执业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强化对审计委员会的建设。

      姚木星(2006)建议通过发挥内部审计协会的作用实现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模式、增强服务意识、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推进内部审计增值的实现。

      李凤华(2007)通过分析内部管理审计在企业价值链活动中的地位和角色,认为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实现形式可划分为合理保证和提供咨询两种类型。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关注对组织目标实现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业务程序;吸收和培养组织的业务骨干成为内部管理审计人员;高效的内部审计管理:审计项目计划;IACARs(内部审计纠正行动请求)及其后续审计跟踪;审计结果报告模式的改变。

      王光远(2007)提出,通过融合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公司治理审计,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周红梅(2008)从价值思路、调动员工积极性、处理好“保证工作”和“增加价值”的关系、内审部门的组织结构调整、内部审计业务问题和内部审计绩效衡量标准等六个方面提出增值型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

      田金玉、任志媛(2008)提出,从内审员工胜任能力、准则制度和章程的遵守、审计工作的执行过程和审计效果的评价等四个方面建立衡量内部审计增值质量的指标体系。

      安广实(2008)从内部审计增值目标、增值型内部审计作业模式和增值型内部审计保障模式三个方面构建了内部审计增值模式的框架。

      肖雨潇(2009)根据内部审计发展的三大趋势提出,内部审计增值渠道主要为通过内部审计提供更为充分的信息解决公司治理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弥补外部审计的不足以及加强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建设、加快内部审计师理念和策略的转变等方式,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

      李曼、刘继明、陆贵龙(2010)认为内部审计已进入风险导向模式阶段,根据国际内部审计的主流理念,内部审计应为企业目标服务,实现企业价值增值。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现其增值功能的途径是:改变传统的检查、监督角色,以咨询者的角色帮助管理层改进决策,降低战略设计风险;内部审计关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审计重心上移,同时内部审计必须更多地参与未来事件,参与管理层规划现在与未来的决策,审计重心从事后向事前、事中转移;使用风险自我评估(RSA)法,提升风险预警效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