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业化目标下的审计教育培训发展对策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明月,审计署审计干部培训中心

原文出处:
中国内部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5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将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写进全会决定,这对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和审计队伍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审计干部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审计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也应该适应审计职业化的要求,明确新的发展目标和路径。

      一、审计职业化的内涵和特征

      (一)审计职业化的必要性

      1.国家治理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作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提供高层次、高质量、专业化的审计产品,是国家审计机关服务国家治理的基本手段。围绕国家审计机关能力提升的目标,审计产品在功能定位上,坚持标本兼治,在治国理政的高度上,“一手”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一手”分析和查找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促进健全体制、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在内容上要紧跟国家治理大环境和着力点的变化,揭示问题和提出建议要具有时效性和前瞻性;在表现形式上,通过审计报告、综合报告、专题报告、审计信息、审计公告等多种形式,将若干单一审计项目的成果深度开发、有机整合,实现审计产品增值;在成果运用上,要拓宽审计产品“营销”渠道,提高审计产品应用水平,扩大应用范围,确保为使用者关注、使用、产生效益,既为案件查处提供线索,又致力于成为政府的“智库”和决策的“震中”,为政策完善、法规修订、机构改革提供决策参考。审计的这一定位是在实践基础上和需求导向中总结升华而来的,要求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能力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专业化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

      2.现行公务员制度与审计机关的特殊性。我国的公务员法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法律制度。入门考试时,对报考专业和工作经历有一定要求,但考试内容基本相同。进入公务员系统后,按照科层制确定的职务晋升路径,根据人的品德、资历、学历、经验、业绩等要素作为职务晋升的条件。作为政府的组成部分,审计机关按照公务员法招录、选拔、任用、考核、管理干部。但审计机关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是其工作内容专业性强,审计目标、审计内容、技术方法、操作流程、审计成果均与目前国民教育体系中审计专业教授的审计知识有很大区别。审计实务中经常需要审计人员运用法律、财务、财政、工程、金融、管理、社保、农业、计算机等跨专业的知识,具备综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教育中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只是提供了进入审计机关的基本素养。成为复合型人才,将学校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一方面需要实践锻炼,另一方面需要进入审计机关后接受系统、专业的职业化培训,逐渐适应各层次的工作。二是审计项目主要采取矩阵式的项目制管理模式,与科层制的分工模式也不完全适应。审计组成员分为审计组长、副组长、主审、小组长、小组主审、一般审计人员。现实中,这种分工模式已经打破了科层制的界限,例如,科长可能担任小组长、主审,而处长可能担任一般审计人员,或者名义上担任组长、副组长,业务把关仍由审计能力较强的科长负责。

      国家治理的需求和审计机关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进行职业化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在以“人”为中心的公务员制度基础上参考美国的文官制度及法院、检察院等系统的经验,建立以“事”为中心的审计队伍职业化管理框架。

      (二)审计职业化的内涵

      职业化是一种状态,即指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职业化可以分为个人职业化、团队职业化和管理职业化。

      同时,职业化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对于社会职业分工分化出来群体的约定俗成的职业规范或水准,构建职业信息平台,总结实践的职业技术技能和科学技术标准,演化为教育和培训讲义以及教材,以促进职业教育培训,形成职业群体逐步扩大,职业分工更科学的发展局面。其内在特征就是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职业文化、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胜任能力;外在表现为制度规范、职业行为、职业成果、职业形象和职业语言。

      根据专家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其他机关部门职业化建设的实践,审计职业化就是审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要求审计干部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准确地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高水平专业化完成审计机关确定的岗位职责。

      (三)审计职业化的特征

      一是共同遵循的审计文化和审计职业道德。构建审计机关“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文化氛围和职业道德,要求审计干部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大公无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具备为人民群众、为审计事业无私奉献的持续内生动机,具备独立、自律、稳健的心态素质,为国家治理和人民利益服务;将“为国理政,为民服务”的形象深入人心,促进风清气正、公平正义的理念在社会中发扬光大。

      二是科学的工作流程、分工、规范、标准及考核办法。要求审计机关明确审计项目和综合工作管理的一般流程和责任分工,制定相应的审计准则和制度规范。按照审计全覆盖的要求,重新梳理明确审计业务分类方法、审计成果衔接及综合运用办法,明确各业务类别的审计项目操作流程和审计组岗位分工。制定与审计业务操作流程相配套的审计指南、操作标准及审计组、审计组成员的工作分工及量化考核办法。

      三是与审计业务分工相适应的专业职务序列及管理制度规范。在“行政职级”的基础上,设置科学的“专业职务级别”,按照在审计项目中的作用和分工,设置:初级审计员、中级审计员、高级审计员等专业职务序列。将专业职务序列与审计组岗位分工相衔接,如初级审计员只可担任审计组一般成员,中级审计员只可担任审计组主审或小组长,高级审计员才可担任审计组组长。明确各专业职务级别的晋升办法,规定晋级之前必须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并接受书面测试和实践测评,合格者方能晋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