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规模越来越大,随之教育投资、教育经费居高不下,学校犹如一个“小社会”,各种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在高校管理和风险防范中,高校内部审计举足轻重。所以摆在高校内部审计机关面前重要课题就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不断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一、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高校审计工作比较薄弱,并没有涵盖所有的审计业务,只是针对一部分审计业务制定了制度而且部分审计制度缺乏可行性和操作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内部审计制度并没有及时修订更新,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从审计规范上看,很多高校不重视审计工作,缺乏规范性,没有建立统一的审计工作手册,很多审计人员仅凭个人经验,审计效率低,审计质量差,审计风险随时都在。 (二)高校内部审计对审前调查不够重视 关于审前调查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都置若罔闻,认识不够。具体表现在:一是审前调查流于形式化。相当一部分高校审计人员认为审前调查不重要,以熟悉本校情况自居,在实施内部审计之前,只是向被审计单位索要一些资料来了解基本情况,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分析、年度总结等,没有深入调查研究被审计单位,特别是没有审前调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内部控制情况等。二是审前调查工作敷衍了事,搪塞糊弄。审计调查往往只是一个简单的审计座谈会,发一个审计通知书索要审计材料,然后根据纸质材料制定审计方案,审计目标不明确,审计对象模糊不清,审计方案操作性差,缺乏审计着眼点和侧重点,审计工作举步维艰,最终严重影响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和审计质量。 (三)高校内部审计实施方案指导性不强 作为审计工作的总领和指南,审计实施方案是实施审计的具体作业计划,指导着审计人员的具体审计工作,全面控制着审计质量,审计部门主要依据审计实施方案来检查监督审计组的审计质量和审计进度。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熟视无睹,对审计方案的重要性缺乏认知。一是审计方案编制大纲式,过于粗糙,过于简化,重点不明确。二是工作步骤缺乏计划性,没有时间节点,缺乏流程化。三是延伸项目可操作性差,具体内容、时间安排缺乏计划性。四是人员安排缺乏合理性。总之,审计方案指导性差,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利用价值较低。 (四)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审计方法、审计方式越来越科学化、信息化,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逐渐扩大,审计程序、审计项目管理、审计质量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在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中,审计手段、审计技术还没有实现信息化,审计软件开发利用严重滞后。一是部分高校审计软件功能少,仅限于查询、财务数据对接和一般性的审计工作;二是审计方法过于传统,审计人员专业性不强,仅凭工作经验通过分析评价各种数据资料进行内部审计,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五)高校内部审计缺乏高素质人才 就审计工作而言,既系统而又专业,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业务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审计工作。就目前高校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而言,还缺少很多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无法从整体上掌控审计局面。一是缺乏专业知识。很多审计人员并不是科班出身,一般都是财会专业,不注重后续教育和学习,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和宏观意识,对审计理论一知半解,现代审计意识不强,认为查账就等于审计,审计的目的就是处罚,对于深层次的问题很难挖掘。二是知识结构单一。很多审计人员专业性不强,对财会知识、新会计准则不熟悉,对新的问题理解不透彻,同时对国家法律法规、经济法、合同法、税收政策等理解片面,拿不准。三是缺乏综合分析能力。部分审计人员很难全面掌控复杂的审计项目,对一些业务管理知识、行业发展情况吃不准,抓不住,对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知之甚少,严重缺乏审计的预见性。四是交流沟通技巧差,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高校内部审计缺乏高素质人才加大了内部审计风险,审计质量难以保障。 二、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策略 (一)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审计法和审计协会实施准则制定一套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涵盖高校所有审计业务和审计流程,确保审计流程既全面又实用。应完善和修订原有规章制度,以适应高校新形势发展需要,结合新审计业务需要,并根据审计环境变化制定新的规章制度,确保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与时俱进。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依据国家审计法律法规,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据可循,同时建立审计质量责任制度,落实责任制,加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审计质量。制定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审计手册,并将审计规章制度融入其中,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指导实务操作,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二)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审前调查工作 决定审计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审前调查,审前调查更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基础和依据。事实表明,一般审计质量高、审计效果好的审计项目都离不开高质量的审前调查工作。具体做法:一是制定审前调查提纲,确定调查内容、调查范围、调查事项、调查方法等,合理安排调查工作,确保审前调查具有计划性和方向性,审前调查应重在内容轻于形式。一般来说,审计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各有不同,所以审计方式应灵活多样,比如可以召开审前座谈会,可以到被审计单位实地考察,或找个别人谈话侧面了解情况等,这种审计方式有助于充分掌握被审计单位情况,找到审计侧重点,明确审计内容,提高审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加强审前培训工作。在开展审计项目之前,组织相关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所听到、看到的材料,然后进行认真分析、归纳,并组织大家讨论项目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审计项目性质,安排有关财经制度、国家审计准则、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实施标准、专业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与学习,确保在开展审计项目之前,审计人员能够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规章制度、内控情况等,争取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合理安排时间。审计调查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来说,在整个审计项目时间安排上,审前调查时间占20%~30%,只有充分保证审前调查时间,才能确保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