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验证报告

作者简介:
深圳市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构建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组长:陈倩雯,课题组副组长:罗汉明 张武波,课题组成员(按姓氏笔画):孙长森 冯世波 刘永强 宋令芳 吴丹 张海燕 郭霄 凌春杰 傅俊杰

原文出处:
特区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5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13年6月,深圳市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构建研究课题组申请立项“财政专项资金类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构建研究课题”,继续以南山区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项目作为试点,致力于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探索。截至2014年3月,该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构建研究报告》并在《特区审计》2014年第1期(总第101期)刊登并被《审计文摘》转载,顺利完成了“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审计科研工作任务。目前,已完成了公共管理类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构建工作,财政专项资金类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构建进入验证阶段,并为下步政府投资类和政策执行类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构建进一步积累了经验。

      课题组首先根据南山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设定的14个指标,提炼形成《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24个共性指标,其中反映经济性的共性指标有9个,反映效率性的共性指标有6个,反映效果性的共性指标有9个。每一指标之下可设个性指标,个性指标应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设定(本评价标准已有部分可确定的个性化指标)。同时,对指标权重的设置原则也作了明确:原则确定定量指标权重为60%,定性指标权重为40%,以定量指标为主,结论更加客观实际;经济性权重设定为30%,效率性为30%,效果性为40%,从权重设置上侧重效果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财政专项资金类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普适性,课题组选取有相对差异性的公益类专项资金南山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残保金”)为本次审计验证对象,并根据本次审计验证结果,以研究式审计方法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进行完善和提升。

      二、审计验证的基本情况

      (一)审计验证项目的选择

      为保证评价标准的通用性,2014年9月课题组根据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面向企事业单位并属于非公益类的实际情况,决定以差异性为标准在南山区选择一个公益类专项资金项目,向区财政等相关部门获取公益类专项资金列表,如残保金、就业再就业、同富裕、宣传事业、城市绿化等展开前期调查了解,认为直接面向自然人的残保金在公益类项目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也比较符合当前贴近民生实事的要求。课题组经过调研论证和比较分析,决定选取残保金绩效审计项目,运用财政专项资金类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合理性、科学性、普适性进行验证。

      截至2014年底,残保金绩效审计项目已全面完成,课题验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南山区残保金绩效审计实施情况

      本次验证审计运用初步提炼形成《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设定的24个共性指标,经过充分了解和调研,根据残保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相应建立了南山区残保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以及下一级个性指标,以综合评价残保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

      南山区残保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共设立23个共性指标,其中有13个定量指标,10个定性指标,涉及的审计评价内容包括残保金的设立、投入、使用及管理等方面,从而客观、综合地评价残保金的绩效情况。

      按照上述审计评价标准,经对该资金设立、投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审查、计算及分析,其综合评价分值为90.72分。

      三、审计验证过程

      (一)审计评价标准的完善和优化

      通过残保金审计项目的验证,非公益类《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初稿)基本可运用于公益类残保金绩效审计项目。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24个指标中,本次审计验证无须调整、直接可用的即有21个,占87.5%。该标准基本能够合理地反映两类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情况。

      同时,本次验证也注意到,虽然公益类专项资金与非公益类专项资金在应用本课题《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初稿)上总体是一致的,但两类专项资金仍存在一定的差异。经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并结合其反馈意见,课题组在本课题《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初稿)基础上,对部分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和修正,并提出解决差异的技术方法,如“促进环境保护”指标不适合本公益类验证项目,因此将该指标权重并入“促进社会稳定”指标,效果性权重保持不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位项目投入金额变动情况”指标不符合本公益类验证项目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评价公益类专项资金时,应根据专项资金资助对象的不同,选择以人为单位,或以企业等为单位进行分析评价,因此将其更名为“残疾人年人均投入经费变动情况”,这样就能更准确、真实地评价残保金的投入情况。

      (1)指标释义:反映财政资金平均对每个扶持对象的投入金额,评价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是否逐年增加,说明政府对残疾人保障事业的重视程度。属定量指标。

      计算方法:每年专项资金投入总额/每年残疾人平均人数。

      (2)指标性质:共性指标。

      (3)权重:3%。

      (4)说明:本指标主要评价专项资金平均对每个扶持对象的扶持力度情况,因此权重不宜太高。

      2.由于非公益类专项资金是根据当地的发展政策设立的,目的是引导企业重点发展某一领域或行业,大部分都要求配套投入社会资金,因此“专项资金投入带动其他资金跟进倍数”比较适合非公益类专项资金,但不一定适合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为主的公益类专项资金。因此,在评价非公益类专项资金时,未能带动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将作扣分处理;在评价公益类专项资金时未能带动其他社会资金投入不作扣分处理,如有带动作用应作为加分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