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审计在人民银行的运用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梅荣江,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

原文出处:
中国内部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5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14年5月,在伦敦召开的第28届中央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组(CBIA)年会上,行为审计作为中央银行内部审计创新之一,得到了18个成员单位与会内部审计人员的深入讨论。同时,本届年会还决定,CBIA将结束上年度临时工作组的工作,成立3个新的临时工作组,分别负责研究监管审计、三道防线和行为审计。可见,行为审计已成为CBIA内部审计创新的研究重点。

      一、行为审计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行为审计的概念

      行为审计(Behavioral Audit),是指将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审计科学和审计活动,是以“人的行为”为主题的审计,即用以深入洞察人的信仰及其相关行为的审计,是对被审计对象行为动机、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及其行为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审查、分析和评价。这种审计创新的基础是,认为人的本性是导致其行为的决定因素。尽管目前理论界尚未对行为审计的概念作出规范的定义,一些学术术语还不够确切一致,没有形成一致公认的严密科学体系,但行为审计是行为科学渗入和融合到审计科学的产物,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同。

      (二)行为审计的理论基础

      行为审计是行为科学融入审计科学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无疑行为审计的理论基础包含行为科学理论和审计科学理论,并且以行为科学理论为主导,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角度分析审计过程中的各种行为。

      行为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研究人的行为及动物行为的科学,是一个学科群,已确认的学科包括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学科。20世纪60年代,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被定义为组织行为学。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和涉及的范围看,可分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层次。

      1.个体行为理论。主要包含两大方面内容,一是有关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方面的理论,分为三类:内容型激励类的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激励理论等;过程型激励类的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行为改造型激励类的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等。二是有关组织中的人性理论,主要包括X(人之初性本惰)——Y(人之初性本勤)理论、不成熟——成熟理论。

      2.群体行为理论。主要有群体分类理论、群体决策理论、群体竞争理论、群体冲突理论等。群体行为理论主要研究群体的规模和结构对人行为的影响以及群体中影响人的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

      3.组织行为理论。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等。其中领导理论又包括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

      二、行为审计的特点与相关要素

      (一)行为审计的特点

      1.审计理念上,以人为中心。行为审计把人的因素作为监督评价的首要因素,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对人的行为动机、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及其行为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审查,从而突破了传统审计只注重会计账项、凭证记录、制度规范等物质载体的局限,改进了传统审计忽视被审计对象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不足,有助于预测行为规律,监督和控制异常行为的发生,激发行为动机,促进履职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2.审计视角上,以全局为重点。行为审计注重审查评价组织的整体性和整体发展情况,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重视审查评价组织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内部信息的沟通与反馈机制、组织治理与行为管理,注重考察员工的参与式管理和自我管理等情况。

      3.审计手段上,以创新为导向。行为审计除运用传统审计的常规手段外,更多的是要综合运用行为科学所包含的多门学科的成果,以定性分析和定量测评相结合的方法审查评价人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探索改进行为的途径和方法。

      (二)行为审计相关要素

      行为审计的相关要素由行为科学理论决定,也就是组织行为的构成要素,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主体要素。即社会组织,它又包含六个要素:一是物质要素的组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空等资源。二是精神要素的组织目标,包括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整体目标与分类目标等。三是功能要素的组织业务,包括主营业务和辅助业务、基本业务和关联业务等。四是形式要素的组织体制,包括业务系统和人事系统、设施系统和传播系统等。五是保障要素的组织规范,包括组织章程和专项规定、工作制度和人事制度、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等。六是媒介要素的组织传播,包括组织与社会、组织与成员、部门与部门、成员与成员等之间的信息传播,也包括组织构成各要素之间的信息联系。

      2.客体要素。即组织环境,一是组织的外部环境,包括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二是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精神环境的人员素质、人际关系、精神文化等,物质环境的基础设施、业务设施、管理设施、生活实施等。

      3.内容要素。即组织劳动,一是组织生产方面的生产性劳动。二是组织生活方面的生活性劳动。

      4.形式要素。即组织文化,一是精神文化要素,主要包括价值观念、目标体系、人事关系、组织体制、专业技术、管理方式、规范体系、组织传播、组织理论等要素。二是物质文化要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专业设备、管理设备、生活设施等要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