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短语是否具有统一的结构,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原因之一在于当代句法学理论所提供的大背景。世上的很多语言(比如多数欧洲语言和非洲语言)都具有跨词类的核心成分前置特征,即短语核心词永远位于宾语之前;也有很多语言(比如阿尔泰语言)表现出高度统一的核心成分后置。而汉语的动词短语和名词短语却完全不一致,前者属于核心成分前置,而后者则属于核心成分后置。对于重点在于描写的理论来说,这个语序上的不一致需要指出但并不引发争论。但是在形式语法的框架内,表面的语序未必准确地反映句法结构的根本特征。与此同时,在西方科学理论构建中发挥指导作用的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即在其余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最简单的理论也是最正确的理论),则倾向于让一个语言中的所有短语都拥有同一结构和语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把汉语名词短语处理成深层结构上的核心成分前置,不但具备理论上的可能性,而且从理论构建来说甚至拥有一定的优势。本文无意对所有类似的分析加以评论,仅以李艳惠(Li,1999)的文章为起始点,探索究竟什么样的结构可以最准确地解释名词短语的各种句法词法特征。 一 Li(1999)名词短语理论的优劣 李艳惠所提出的结构如下:
其中Num表数,Cl表量,D表限定。(1)使用统一的核心成分前置结构,并且还被用来解释汉语和英语的一个差别: (2)英语 汉语 a.student-s 学生-们 b.three student-s *三个学生-们 例(2)显示,“们”和英语里的-s一样,都可以表示名词的复数形态,条件是不能和数量词共用。由于“三个学生”仍旧表复数,这个使用条件的原因并不清楚。 李文设-s和“们”都位于Num之下,而英语和汉语的唯一区别①在于没有Cl及其短语。由于英语没有Cl,N通过核心成分移位、直接上移到Num,跟-s合并形成复数名词student-s。数词three位于NumP的详指成分位置(Spec),无论存在与否都不影响名词和复数后缀的句法合并过程。相比之下,汉语里的数词和量词同来同去,有数词必有容纳量词的Cl。依照李文的设定,Cl在结构上介于Num和N之间。根据Rizzi(1990)提出的相对最近距条件(Relativized Minimality Condition),N不可能跨越CI而跟Num直接合并。结论是只要量词存在,N就不能上移到Num的位置,不能上移的直接后果是无法跟“们”合并,而“们”不能跟N合并就没有词法上的依托。换言之,量词和“们”共存则无法满足所有句法条件。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量词(因此也没有与其共存的数词)则Cl空出,N可以先上移到Cl,然后继续上移到Num位置跟“们”合并、产生没有数量词的“学生-们”。 这个分析既解释了汉英复数后缀在分布上的异同,又把汉语名词短语的结构和其他词类(比如动词和介词)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所以优点明显,也被不少学者所接受。下面考察其中的不足。 首先,该理论的核心是在Cl位置的量词阻止N上移到Num。也就是说,只要有量词,名字就不应该带“们”。这与事实不符: (3)a.那些(个)新员工(们)都在公司里聚餐。 b.十几名还没有学过代数的学生(们)能问出什么高深的问题来? 在口语中,量词“个”和“名”完全可以跟“们”共用。不仅如此,而且表示群体的量词也和“们”没有冲突: ⑷a.一群新员工(们)在礼堂里聊天。 b.三组没有学过代数的学生(们)都没能回答这个问题。 之所以把“群”和“组”当作量词,是因为他们跟“个”和“位”这类确凿的量词呈互补分布: (5)*一群位新员工|*三组个学生 总之,数量词和“们”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相互排斥而是另有其分布规律。 (1)的另一个问题是定语从句在名词短语中的语序。首先,近年来的大量句法研究都建立在一个设定之下,即修饰语的结构位置和线性位置相对稳定,并借此来判断实词性核心语素是否在造句过程中发生移位。比如Pollock(1989)对于英语和法语动词位置的分析,从根本上影响了对句子上半部结构的认识。Zidani-Eroglu(1997)通过土耳其语副词和从句宾语的相互位置、为非典型格标记(ECM)的句法结构提供了可靠的证据。Cinque(1999、2010)系统地考察了多个语言的动词、名词短语内部语序,引发了新一轮的对修饰语分类和句法、语义行为的研究。因此,本文假定在没有语义变化的条件之下,汉语定语从句的结构位置固定。现在看例(6):
按照李艳惠的分析,在具有量词而没有“们”的名词短语中,名词“学生”因为量词“个”的阻隔而不能上移、只能出现在N的位置。由此推论,(6)里的定语从句S的结构位置肯定低于Cl。如果采纳(1)的结构,那么S必须是NP的一部分。这个结论和很多语言中的限定性定语从句(restrictive relative clause)的结构位置是一致的。加入定语从句的相关结构如(7)所示(定语从句在NP内的具体位置无关紧要,此处予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