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874-1824(2015)02-0025-12 回歸以來,澳門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實現了經濟騰飛,城市發展面貌有了重大轉變。與回歸前相比,澳門在經濟、社會、政治等方面均獲得了充分的提升,發展水平日漸提高。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周邊環境的變化,澳門的發展正面臨一些挑戰,突出的問題是發展空間與產業結構適度多元化的矛盾,由此會衍生出社會問題。如何拓展發展空間是澳門面向未來的一個戰略性的問題。 一、制度變革推動澳門輝煌發展 回歸前,受到管治能力不強、權威性有限和認受性不足等因素影響,葡萄牙人對於澳門的管理實際上是“經濟上的無所作為”,①一些重大的、結構性的不利情況已在影響澳門的經濟”。②回歸後的澳門面臨著失業率高企、治安環境惡化、民生水平大幅倒退,以及經濟結構亟需調整等巨大壓力。在“一國兩制”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第一屆特區政府開始轉變澳葡政府“自由放任”的經濟發展模式,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發展的干預。確立了“以旅遊博彩業為龍頭、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指導方針,實現賭權開放的制度變革,結束了博彩業長達四十年的專營壟斷權,充分發揮博彩業在解困經濟中“固本”的重要作用。受益於一系列制度變革與政策支持,澳門在物質生產要素不變尤其是技術不變的前提下提高了生產率,保證了澳門經濟發展的突飛猛進、社會繁榮安定和政治的穩定前進,並且與內地的合作也更加緊密。 (一)經濟發展突飛猛進 1.GDP與政府財稅收入大幅增長 由於博彩業發展持續向好,澳門經濟水平在2001~2013年間實現了明顯增長,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由回歸初期的523億(澳門元。本文凡未特別注明的均為澳門元。下同)飙升為2013年逾4,130億元,大幅增長約8倍多,平均增長率高達19%,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2002至2013年間,特區政府財政收入增長近12倍,由152億迅速提升至1,760億,其中來自博彩業的發展收益貢獻最大,佔財政收入比重一直超過50%,為特區政府的公共財政開支提供十分重要的保障。 2.失業率不斷下降與基本實現“全民就業” 隨著整體投資環境改善,2013年澳門固定投資總額為528億元,相比2002年增長超過十倍,帶動一系列社會基建發展,促進社會就業機會大幅增加。澳門勞動力人口由回歸前約20萬人發展到2014年逾39萬人,失業率連續七年低於4%,2013年僅為1.8%,可謂澳門是屬於全民就業的狀態。 (二)社會繁榮安定 與回歸前相比,回歸後澳門在社會治安中關於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數目下降趨勢尤為突出,如侵犯生命罪在回歸前為42宗,2013年降低至8宗,公共危險罪從最高315宗下降至最低59宗,兩者超過了百分之八十。此外,澳門整體收入中位數在博彩業開放後總體呈現出不斷上升趨勢,從2002年4,672元上升至2013年12,000元,增長約2.5倍。除了2008年經濟在金融危機中受到了較大影響,每年平均增長率超過8%,反映出市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發展繁榮穩定。 (三)政治穩定前進 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澳門政治在十五年間穩步發展。首先,在“高度自治”方面,《基本法》明確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依法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
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在政治架構中,“基本法”明確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和立法機關必須由永久性市民組成,其中行政長官、行政會委員、政府主要官員、立法會正副主席、終審法院院長、檢察長更必須由永久性市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從而保證了“澳人治澳”的實施。 (四)與內地合作更加緊密 回歸後的澳門與內地之間的合作關係更加密切,如《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及其補充協議的實施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確定澳門在泛珠區域合作中的角色與定位。2009年《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的出臺,更加奠定橫琴島在澳門未來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與中山市翠亨新區、江門市大廣海灣經濟區等廣東三大平臺聯合推進粵澳合作進入快車道,其中,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落成,改變本地長期以來因為空間不足所帶來的發展約束。 目前,澳門與內地的居民往來相當緊密。內地居民在澳門出入境的過關次數從2008年的1,753萬增加至2013年的3,183萬,增長約82%,且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 二、澳門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博彩業促進了澳門經濟高速增長,同時“一業
大”的產業結構也給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一些隱憂,對推進適度多元化形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