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2;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5)02-0157-10 质量相对于数量而言,质量与数量应该协调统一。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教育质量与教育数量的统一,是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最高理想、永恒追求和主题。无论是在数量扩大还是在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教育都应重视、保证和提高质量。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得显著成绩、社会发展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出强烈要求和提供良好条件的情况下,强调教育内涵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研究目前认识还不是很到位的教育质量的内涵和特征,教育质量与教育普及、教育大众化的数量扩大关系,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和策略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教育质量是教育本质规定性的纯真程度 保证质量,提高质量,这个事物质量高,那个产品质量低,是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口头禅。但对究竟什么是质量,怎样评价质量,如何提高质量等问题,人们则有许多不同认识。有人把质量看做是事物的好坏,是生活用语;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内涵很不明确。有人把质量等同于价值,认为质量是“实体所具有的固有特性满足相关方需求的程度”。[1]这种观点把价值界定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本身就有问题,其实价值是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主体不仅对客体有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或是否满意的评价,也有对自己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是否满意的评价。此外,价值的基础是事物的功能和规定性,价值的主体是人的需要,人的需要的种类和层次水平不仅主导事物显现价值的发挥、利用,也主导事物潜在价值的发现、发明。质量与人的需要有密切关系,人对高质量、提高质量和创造更高质量事物的需要越强烈,人的能力和人创造的事物的质量就越高,但决定质量的核心或根本要素是事物质的规定性,不是个人的喜好。人的普遍良知和永恒追求对评估或认识、提高质量有根本和关键作用,但这不能决定或代替事物本身的质量。追求高质量是人的本性。古今中外每个人都需要高质量而不是低质量,由于经济实力、能力水平等因素决定一些人选择和创造了低质量事物,不能说他们需要低质量事物。 有数量就有质量,低质量的事物和高质量的事物都既是有质量的事物,又是具有不同纯真程度和水平的质的规定性的事物。事物质的规定性程度越高质量就越高,反之质量就越低;事物质量的核心和关键是事物本质规定性的纯真程度,不仅是事物质的规定性。社会事物的质量是由主体形成的,自然事物的质量是由事物的本质本身规定的。无论对于社会事物还是自然事物,都不能说人越是需要,事物的质量就越高;人越是不需要,事物的质量就有越低。水的本质是氢二氧,水的杂质越少,氢二氧的程度或成分就越高,水的质量也就越高,相反质量就越低。古今中外的任何人不管对水有多少种类和层次的需要,概莫能外。不能说有人更喜欢、更需要喝糖水或茶水,就说糖水或茶水是最高质量的水,其他水都是低质量的水。高质量的糖水是高质量的水与高质量的糖的有机结合,不纯正的低质量的水与不纯正的低质量的糖不可能造出高质量的糖水。 教育质量与教育价值及人对教育的需要有密切关系。人对高质量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创造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越强烈,人的能力和人选择、创造的教育的质量也就越高。但教育质量的决定要素是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质量是教育本质规定性的纯真程度。教育是培养人或形成人的活动,教育质量的高低就是教育培养的人的质量的高低,人的质量的高低就是人是否更像人的程度。人之所以为人,有许多基本组成成分或要素,综合各个基本要素就是自然身体和社会身心两个方面。衡量人的质量不能缺少基本要素,但主要是德才兼备或又红又专这两个核心或根本要素。古今中外任何民族、社会和时代的任何人不管对教育有多少不同层次和种类的需要,无论需要什么样的德、什么样的才,但对高质量的人的需要,对德才兼备的人的需要或要求则是永恒的,形成德才兼备的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最高理想、永恒追求。教育形成的德才兼备的人的程度和水平越高,教育质量就越高;形成有才无德、有德无才、德才平平或者都差的人,教育就是低质量的。 教育质量与人对教育质量的认识不能等同。人类普遍良知和最高追求、合理诉求,既是永恒不变的,也是认识、评估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人的本质规定和质量、教育的本质规定和质量,既是本来是什么的是什么,又是应该是什么的是什么,是本来是什么的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的是什么统一的是什么,或者是实然存在和应然追求统一的存在。追求高质量教育是人的本性,虽然不同国家、民族、社会和时代对教育质量的关注程度有差异,但只能说那个国家、民族、社会和时代更关注质量,不能说它不关注质量。教育只有时代的质量,没有质量的时代。世界上既不存在只有民族和时代特征而没有一般本质的人,也不存在只有一般本质而没有民族和时代特征的人。任何民族和时代的人都是一般本质与民族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人。教育首先应该形成充分具有人之所以为人的质的规定性的人,然后才是形成人具有不同国家、民族、社会和时代的素质的人。评价教育质量的标准首先是人类的普遍良知和最高追求、合理诉求标准,然后是适应国家、民族、社会、时代要求的标准。某个国家、民族、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特征可能充分包含人类的普遍良知和最高追求、合理诉求要求的人和教育质的规定性,也可能包含的不够充分甚至有明显偏离。人和教育的本质规定和质量也应与时俱进,但这是指人和教育的具体目标、内容和形成方式应适应时代要求,而不是指人之所以为人、教育之所以为教育的终极根源、最高追求和根本目标要朝令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