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镇企业技术创新

作 者:
顾江 

作者简介:
顾江 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经济系讲师(南京 210093)

原文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摘要:目前,我国乡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各种环境的压力与考验,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原材料和资金短缺的困难。而制约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子在于:技术进步贡献率不高,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人力资源严重缺乏等。文章试图通过对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制度安排这些瓶颈因子的分析,为乡镇企业更好的生存与进一步的发展,为实现由传统乡镇企业向现代乡镇企业转换,以技术进步为突破口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分析。

      关键词:技术创新 激励机制 制度安排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技术进步系统的运行过程(如图1)来看,技术吸收与创新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研究技术创新如何在农村经济,尤其是在乡镇企业经济系统中发挥作用,以及其本身固有的运行规律是很有必要的,而在此基础上对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相关创新制度的分析也是极富现实意义的。

      

      一、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

      乡镇企业技术演进的过程可以分为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三个连续阶段:

      1.技术发明阶段,是乡镇企业技术产生阶段。该阶段以改变和完善现有的产品和生产工艺为目的,通过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产生技术发明的过程,诸如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中关于新产品和新工艺设计、新图纸和新模型。这是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2.乡镇企业技术创新阶段,是乡镇企业新技术在农村经济生产领域首次获得应用的阶段。该阶段主要职能是把乡镇企业技术发明转化为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即把技术发明转化为农村经济中商品化的具有使用价值和直接生产性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在这个阶段里技术发明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但它的转化过程有二个先决条件,其一是,技术发明必须是首次应用于经济领域中,其二是必须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并赋予其商品属性和经济意义。

      3.乡镇企业技术扩散阶段,指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内部和领域之间的推广和延伸,也就是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更进一步的推广和延伸。

      从上面对乡镇企业技术演进三阶段的分析中不难发现,技术创新是乡镇企业技术发明和技术扩散的中间过程,是技术产品向商品飞跃,进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生作用、实现其价值的必经阶段。对企业来说,它决定着乡镇企业新技术的生存和发展。成功的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将推动科技进步的加速发展,提高乡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的支出,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要素组合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最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当然,技术创新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改善产品性能,如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耐久性等,增加了企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相反失败的乡镇企业其技术创新过程往往会由于客观原因而被迫中断,这势必会阻碍科技进步的发展,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但也应注意到,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虽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也会对企业和社会产生一些负效应,如企业的“三废”对生活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生态效益的下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的提高。

      二、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规律

      (一)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

      过程分析是技术创新研究的重要方面,图2是典型的且易于为人们所接受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线性模型:

      

      由此模型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创新的“技术推动说”认为,技术创新取决于科学发展。只有当某一领域有重大的科学突破,为技术变革提供机会时,技术创新才有可能。

      这种观念看似合理,其实与现实不符,原因有以下三点:

      1.创新企业所属产业与科学的关系是较为复杂的。有的产业高度依赖于科学,有的产业则独立性很强。

      2.科学与技术发展具有不同的规律性,而技术创新并非以科学为必要的前提条件。

      3.按照逻辑推理,上述线性模型的必然推论是在任何一个创新过程中,研究与开发活动是必需要的,但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有些技术创新是在没有任何研究开发活动下完成的。

      其次另一种观点是作为技术推动说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市场拉动说及其市场需求拉动模型(如图3)——它们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爱斯莫刻勒在他1996年出版的《发明与经济增长》一书中提及的。

      

      斯氏认为,技术创新是缘于对潜在市场需求的洞察,受潜在利润的驱使、拉动而进行的。他对美国若干产业的专利发展与投资的时间序列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这些产业中,都存在着投资与滞后的专利发明数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由此得出的结论与他的假设正好一致。

      上述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的争论最终引致了如下较全面的看法:对技术创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方面,不可强调一方而轻视另一方。根据罗森堡的说法,发明活动由市场需求和技术本身共同决定,需求决定了创新的报酬,技术决定了成功的可能性及成本;科学技术作为根本性的,发展性的知识基础,和市场需求的结构一道,二者在创新中以一种互动的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如上认识,克莱因提出了链环——回路模型。(如图4)

      

      以上模型是针对一般技术创新过程而言的,但由于技术创新的共性,这些模型对理解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