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挥国有农场科技辐射作用推进区域性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玉顺 杨和 江苏省国营临海农场

原文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省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集约化、现代化大农业潜力很大,前景十分广阔。但是,这些地区大部分仍处于粗放经营的状况,资源开发利用率普遍较低。其原因固然很复杂,但在科技方面缺乏龙头带动、典型示范、基地辐射,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分布在本地区的一批国有农场,无论是农业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集约化经营程度,都大大高于周围乡村,有的经过多年努力,部分指标甚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水平。因此,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不失为推进本地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想从我们临海农场科技兴农的实践出发,对如何发挥国有农业企业的科技示范和辐射作用推进区域性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临海农场以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践简析

      临海农场位于盐城市射阳县境内的沿黄海滩涂上,总面积12.4万亩,总人口6000人,职工3048人。耕地6万亩,全部种植水稻,其中4万亩左右为稻麦两季。并有江苏农垦第一特种水产养殖场,滩塘水面为5600亩。我场一贯坚持以农为本,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坚持以农业为龙头,大力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带动了二、三产业迅猛发展。从“七五”末到“八五”末,全场社会总产值从7446.9万元增至2.51亿元,利税总额从478.1万元增至3055.6万元,职均创利税从1731.6元增至10646.89元,职均收入从1802元增至6500元,年均递增率分别达27.5%、44.9%、43.81%和29.3%。农业上,粮食总产从2664.5万公斤增至4760万公斤。农业产值从578万元增至10489.93万元,利润从44.94万元增至2301.71万元,年均递增率分别达13.31%、33.62%和48.23%。1995年,农业利润占总利润的81.59%。多年来,我场粮食总产、水稻单产、劳均产粮、亩均创利在江苏垦区一直名列第一。我场农业发展主要靠科技,江苏垦区曾于1994年对所属26个农林场科技进步进行综合评价,临海农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1.95%,高居榜首。我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主要抓了五条:

      一、抓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发展名优特产品。我场农业资源的优势,一是淡水资源丰富,二是劳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大;其劣势是土地盐碱重。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对本场资源优势认识不清,加之受到计划经济束缚,一直以种植棉花等旱作物为主。这种布局实际上是弃长就短,结果年复一年低产亏损。从1960年建场至1979年,19年累计亏损2308.46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本场资源条件,确定了引水淋盐改碱种水稻、逐步推行稻麦两季、积极发展水产养殖的经营方针。此后,逐年压“旱”扩“水”,从1986年开始停种棉花,全部改种水稻。由于我们按科学规律办事,科学规律也立即予以回报,1980年,19823亩水稻喜获丰收,农场也一举扭亏为盈,盈利11万元。此后,利润水平不断提高。从1980年至1995年,16年累计创利税10984.07万元。

      在确定了正确的经营方针之后,我们坚持在优化品种结构上做文章。大力引进、试种、选育、推广适合本地生长的国内外稻麦优良品种,近5年每年进行品比试验都在80个品种左右。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又充分利用本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华东地区率先开发粮食绿色食品,1994年,本场生产的银月牌粳米、籼米、啤酒大麦全部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银月牌大米一直以质地优良享誉市场,曾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专供大米之一,现已成为名牌产品,在汕头、惠阳、温州、盐城等市均能左右市场。“八五”期间,我们还将5600多亩滩荡鱼塘全部用围墙匡围,进行大面积普通鱼和特种水产混养,并引进华东水产学院的科技成果和人才,进行甲鱼、鳜鱼、乌鱼人工繁殖和蟹苗培育,均获得成功。

      二、抓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高单位产出率。我们坚持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挂钩,以最快的速度引进、推广最新科技理论和成果,不断优化作物栽培技术。80年代中期,我们在江苏农学院的指导下,积极推广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并制订了主体品种的高产栽培叶龄模式图,科学运用肥水。90年代,又率先推广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此外,我们还先后推广应用了薄膜稀播足肥壮秧法、优化施肥模式、水稻超高产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稻麦化调技术、水稻抛秧和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宽行窄株水稻栽培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实用农业新技术。“七五”、“八五”期间,全场共有18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水稻亩产从372.3公斤提高到607公斤,年均递增5.01%。

      三、抓全方位的现代科技服务,提高规模效益。经过多年努力,农场建立了五大科技服务体系。一是农技服务体系。建立了总场、分场、大队三级服务网络,共有专业农技人员99人,其中高、中级职称者22人。平均每6个承包户就有一名农技人员为其服务。二是农机服务体系。全场有5个农机服务队和1个农机修理中心,机驾人员达500人,共有大中型机械177台,小型机械和配套机械213台,农机总动力达13859马力,农业机械化程度达90%以上。三是电力排灌服务体系。全场共有46个电力排灌站,装机总容量达2415千瓦,灌排自成体系,分开配套。四是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农用物资由物资公司统一供应,低于市场价格,既确保农药、化肥质量,又保证及时供应,不误农时。五是良种服务体系。种子公司专营良种,有专门育种、制种基地,公司提供一整套的引进、试验、培育、精选、处理、烘干、储存、包装、运输等系统服务。保证及时供应优质种子。由于具有强大的科技服务体系,大大减少了活劳动投入,这样就为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一般每亩只需5个工,每个劳力承包50亩左右。1995年劳均产粮食3.66万公斤,创利1.77万元,劳动生产率达115528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