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谓朝廷美学和威仪 中国美学从原始状态到理性的演进,其核心可以说是从远古聚落的古礼美学到具有天下胸怀的朝廷美学。朝廷美学从夏商周开始一直持续到由秦到清的整个历史,在士人美学从魏晋正式产生之前是中国美学的主流,在士人美学产生之后也仍然在美学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与士人美学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从而成为理解中国美学的重要方面。朝廷美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从远古聚落古礼到五帝时期的地域联盟之礼,表现为由古礼美学朝向朝廷美学的演进;二是夏商周朝廷美学,标志着朝廷美学的建立和定型;三是秦汉的朝廷美学,即从三代类型转为秦汉类型;四是士人美学体系产生后,朝廷美学的进一步演进。在这四个阶段中,第二、三段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两段的朝廷美学,对于以京城设计为核心的中国建筑、以朝廷冕服为核心的中国服饰、以鼎簋为核心的礼制器物,具有主导性和统领性。在这一意义上,理解了这两段的朝廷美学,就可以理解整个朝廷美学。这样,既能理解古礼美学是怎样转化为朝廷美学的,又能理解秦汉之后朝廷美学是如何展开的。 朝廷美学的核心是什么呢?《礼记·少仪》和《荀子·大略》都提出了“朝廷之美”。孔颖达对之进行解释说:美即是容即是仪,朝廷之美就是威仪。①如果说,朝廷的建筑、器物、服饰、旌旗、车马应该有怎样的形制是“礼”,那么,如是形制的感性呈现就是“仪”。礼所呈之仪,除了仁义礼智的内容之外,一个最为重要也最为本质的作用就是威。因此,威仪是朝廷美学的核心。可以说,理解威仪,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的最重要方面,中国古代政治为何以这样的美学形式体现出来,而这样的美学形式内蕴着怎样的政治内容和特点,都可以从威仪这一朝廷美学中得到理解。先秦最早的文献《尚书》和《诗经》都提到了威仪。特别是在《诗经》与朝廷美学相关的《雅》中,威仪成了美学最核心的词汇。 什么是威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北宫宁子对卫庄公引了《诗经》中与威仪相关的诗句,而从政治上对威仪进行解释:“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令闻长世。臣有臣之威仪,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保族宜家。顺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把这话联系《左传》和《诗经·雅》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可得出四点认识: 第一,威仪是朝廷美学包括静(宫室陵墓旌旗车马的器物体系)动(人与宫室陵墓旌旗车马合一的仪式行动)的整体体系,展开为宗庙之美、朝廷之美、宴乐之美、王事之美……这在《诗经·雅》中有系统的体现,用《孟子·离娄上》孙奭“疏”的话来讲,是“威仪为礼之华也”。 第二,威仪是由天子、诸侯、大夫、士这一政治等级体制而展开来的等差美学体系。正如《左传·文公十五年》讲的“伐鼓于朝,以昭事神,训民事君,示有等威,古之道也”。杜预注曰:“等威,威仪之等差。”等威的重要,《清史稿·圣祖纪一》讲:“帝王致治,在维持风化,辨别等威。”威仪是在等差体系中上对下的关系。上要对下显出威。 第三,威内蕴着礼乐刑政中的“刑”,不仅是刑之怖畏,威是在礼仪的整体中呈现的,是与仁义的本质关联在一起的。朝廷之美,把使人怖畏之威化为一种“大”的庄严正气,其应有的感受是引出下级阶层的“畏而爱之”的“敬畏”。 第四,威仪是家国天下保持长久稳固发达的基础。 从这几点可以知道,朝廷美学的威仪是一个博大丰富的体系,来自于从远古到先秦的漫长演进。文献、文字、考古三个方面呈现了威仪之美,有一个从聚落古礼仪式的“義”到坛台仪式体系的“宜”到祖庙仪式体系的“畏”,最后到朝廷仪式体系的“威仪”的演进和定型过程。 二、威仪的初源,空地仪式之“義” 威仪的起源,从文字上讲,威,甲骨文无字,但许慎对之的释义和金文字形,盖应有其更早的来源。《说文》释威曰:“姑也,从女从戌。”又说:“夫之母为姑”。就其从女讲,来自远古女首领之威,威姑与严父并称,都来源于远古仪式的大人。闻一多论证了,远古的女娲、颛顼时的女绿、夏的涂山氏、商的简狄、周的姜嫄,都是高禖(社神),同时又是各自氏族的先妣(女祖先)。上古各族应有一个从女姓的时代,如果要再还原到更古的时代,那么,这些先妣就会与动物有甚密的关联。被称为“皇”的女娲是“人头蛇身”(《天问》,王逸注),具有一种威仪;被称为“王”的西王母,形象是“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司天之厉及五残”(《山海经·西次山经》),也具有一种威仪。威字就其从戌讲,《说文》曰:“灭也,九月,阳气微,万物毕成,阳下入地也。”从天入秋之后肃杀之性立论,威从字源上女性首领之威到具有天道运转之威,构成威之词义基础。 在远古,女性首领之威和天之威都要具体由古礼仪式体现出来。威,金文秦隶为
(吊向簋)、
(王孙钟)、
(王子午鼎)
(《睡虎地秦简文字编》)。林义光对古文字威的解释,不是从天干地支的戌,而是从人类社会之戈,说:“从
,象戈戮人。”[1](P784)虽然林义光和唐桂馨都把威之中的女释成被威的对象②,但还原到从女性的远古,戈与女的组合,从许慎的威姑讲更好,而马叙伦认为“姑与妪媪威亦相转注……威姑即《尔雅·释亲》之君姑”[2](P784)。姑与君有关联,君者,最高领导之谓也(天下的最高领导曰君王,诸侯国的最高领导称国君,一家的最高领导叫夫君)。因此,威乃女首领与戈的关联而呈现出来的威仪。这就与古礼仪式关联起来,而義字正好是远古的仪式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