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不吃“大锅饭”,职工不捧“铁饭碗”,干部不坐“铁交椅”,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运行机制,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乡镇企业要实现“第二次创业”,其运行机制面临不少新问题。推进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已成为乡镇企业运行机制再造的当务之急。 一、乡镇企业运行机制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凭借良好的运行机制和“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如今,在一些地区的经济生活中,乡镇企业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沿海有些地区甚至“五分天下有其四”。乡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生活的运行机制。这种灵活的运行机制存在和发展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取向的经营机制。乡镇企业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其产、供、销完全靠市场调节,原料靠市场购进,生产靠市场预测,资金靠自己筹集,产品靠市场销售,实行以销定产,以市场为导向。这种市场经营机制,增强了生产经营的灵活性和自主权,有利于经营者重视市场信息,增强竞争意识,改进经营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搞好新产品的开发,增加花色品种,以优质、价廉的产品满足市场需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机制是市场经济运作的直接反映,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基本要求。乡镇企业是农民创办的企业,没有“铁拐棍”或“保护伞”,完全靠自己的顽强拼搏来求得生存和发展。由于随时面临着倒闭的威胁,所以乡镇企业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比较强烈,企业必须千方百计提高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才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3.自负盈亏的约束机制。乡镇企业没有“大锅饭”可吃,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风险自担。这样就硬化了利益关系的约束,形成了风险机制、企业兼并机制和破产机制。一些地方的乡镇企业采取抵押承包、定额上缴、提取风险基金或将经营不善造成亏损部分从经营者和劳动者收入中扣除等办法,强化乡镇企业自负盈亏的约束机制。 4.自我发展的投资机制。乡镇企业的发展和生产的扩大,完全依靠企业经营者自我集资或企业自我积累。乡镇企业多通过资金市场、银行贷款或兴办股份合作制企业来集资。信贷机制和利率机制驱使乡镇企业在使用资金时,必须精打细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酬效挂钩的分配机制。乡镇企业在分配上自主确定内部分配形式和工资标准,职工的收入真正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根据职工劳动表现好坏、贡献大小,在分配上拉开档次,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种分配机制,调动了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有效地增强了利益激励机制的作用,成为激励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 6.自主灵活的管理机制。乡镇企业职工的招收、解聘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可能来确定的,不受任何约束,具有灵活自主的用人权,职工没有铁饭碗可端。这种灵活的用工制度,激发了职工努力学习生产技术,遵守劳动纪律的自觉性。乡镇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也很灵活。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企业以生产和效益为中心,厂长对企业负全部责任,有责有权,有较大的权威性。厂长一般实行聘任制,有的则通过投标竞争产生,能够做到选贤任能,不拘一格,不讲级别,不养庸人,干得好就连任,干不好就解聘,没有“铁椅子”可坐。 二、乡镇企业运行机制弱化的表现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竞争力度的加大,一些乡镇企业的运行机制趋向退化,优势逐渐消失。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制约和阻碍了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乡镇企业运行机制弱化的表现。乡镇企业运行机制弱化问题主要表现为“四化”:(1)班子“近亲”化。有些乡镇企业厂长、经理的直系和旁系亲属基本上就在所辖企业就职,企业职工大部分来自本乡、本村。不少企业还形成了以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为主框架的班子结构,致使企业内部出现管理难、聘任重用人才难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2)竞争能力弱化。一些乡镇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力量、设备能力、科技人才、职工素质、资金周转、信息传递等诸多市场竞争要素方面,存在着弱、小、低、慢等问题,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乡镇企业抵御市场风浪的能力减退,竞争实力下降。(3)分配平均化。一些乡镇企业出现了分配不与企业效益和个人贡献挂钩,而且人为地设置平均工资。“大锅饭”、“铁工资”的分配形式又被某些企业重新利用起来,职工生产积极性下降。(4)负担社会化。社会负担是乡镇企业的一个大包袱,这样那样的集资、捐赠、摊派任务还相当严重。企业背着沉重的社会负担,步履维艰。 2.乡镇企业运行机制弱化的后果。乡镇企业运行机制的弱化,已成为乡镇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订问题,影响到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1)决策难以自主。拥有自主决策权,本来是乡镇企业的主要优势之一。然而,乡镇企业的自主决策权不仅是相当有限的,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社区政府的直接控制。二是多头管理。在多头管理的格局下,由于各部门、各层次的管理目标、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及管理方式存在着重大差异,政令不同、政出多门在所难免,从而使乡镇企业在众多“婆婆”面前不知所措、无所适从。(2)负盈不负亏。相当多的乡镇企业虽然形成了自负盈亏的核算机制,但在企业内部运作方面却存在着负盈不负亏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乡镇企业一旦出现了经营亏损,不仅社区政府及其他许多“婆婆”概不负责,而且企业承包人或领导者也不真正负责。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乡镇企业承包人无论企业是否盈利都“旱涝保收”的现象。(3)盈利不积累。乡镇企业中普遍存在短期行为倾向,着重眼前利益,一旦有了一些盈利,往往首先最大限度地安排个人分配。同时,一些政府机关也将其当作一块“肥肉”,各种摊派接踵而来,最终使企业盈利所剩无几,无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4)优胜劣汰以实现。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法则。目前,乡镇企业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接受优胜劣汰的考验与挑战,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的运作上优胜劣汰机制却逐渐弱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进不能出。目前不少企业已形成了“铁饭碗”。二是能上不能下。由于种种原因所致,一些乡镇企业对于不称职、难以胜任的干部既不能撤职,也不能解聘。三是多劳不多得。一些乡镇企业出现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差都一样的“吃大锅饭”现象,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极大地削弱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