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考察

作者简介:
调查组成员有:江苏社科院严英龙(研究员)、徐元明(研究员)、潘必胜(助研)、上官兆云(实习研究员),省政府研究室赵彭生(处长),南师大蒋伏心(教授),苏州大学石恂如(教授)、贝政新(副教授)、张腊娥(讲师);本报告执笔:徐元明、上官兆云。

原文出处:
中国农村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南通市乡镇企业改制的基本情况

      江苏省南通市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始于1992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启动阶段(1992—1993年)。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但鉴于南通市社区集体所有制企业基础薄弱,尚未形成较强的自我发展机制,缺少资金发展新项目,为此,部分乡镇企业通过吸纳包括企业职工投资在内的社会资金,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由于这一阶段企业改制的目的是吸纳发展资金,大多带有集资性质,故没有从根本上触及产权制度。

      第二,产权改革试点和提高阶段(1994—1995年)。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南通市针对本地乡镇企业存在的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的实际,学习借鉴兄弟地区改革的经验,围绕明晰产权,转换机制,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对社区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资产在认真评估的基础上折合成股份,并部分量化给企业职工,以增量扩股带动存量资产活化。启东市的寅阳镇、如皋市林梓镇等率先进行了先售后股的企业改革试点。

      第三,全面推开阶段,亦称突破阶段(1996年)。即由此前以增量扩股带动存量盘活的改革,进入以存量盘活带动增、扩股的实质性产权制度改革阶段。通过层层发动,周密安排,集中力量对几乎所有的乡镇企业(合资企业除外)进行了改制。到1996年末,全市已改制企业6276家,占企业总数的90.2%,总资产199.77亿元,尤其是南面的启东、海门、通州三市,力度更大。改制形式因企业、地区不同而不同,主要有三大类型:一是企业规模较大、资本实力较强、效益较好的企业,实行集团式或公司制管理。二是规模中等或规模小而前景好的企业,实行集体控股为主、增量扩股的股份合作制形式。三是小微亏企业通过产权转让、租赁、承包、租售结合、先售后股、拍卖转让等形式,形成股东共有的集体企业或部分人所有的合伙、合作企业。

      二、如何评价南通市乡镇企业改制的成效

      (一)典型乡镇的改制实效

      为真实了解南通市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调查组到企业改制起步较早的启东市寅阳镇、如皋市林梓镇和丁埝镇进行了个案调查,对镇办企业改制后的运行状况逐个排队,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1.启东市寅阳镇的企业改制。启东市寅阳镇1993年即开始了先售后股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来的实践表明,改制是成功的。一是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至1995年底,寅阳镇全部回收集体资产转让金1258.47万元,由镇集体资产办公室管理和运营。二是加速了企业资本积聚,增强了实力。在企业改制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寅阳镇企业共吸收个人资本金1566.31万元,企业总资本金比改制前增加1倍多。1992年,寅阳镇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为2221万元;至1996年10月,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至4112万元。三是企业效益提高,贡献增加。寅阳镇42家企业改制后,除2家企业因市场等原因关停外,其余40家企业个个兴旺,取得较好效益。而且国家税收、职工收入、镇的财政收入均呈同步增加态势。1996年,寅阳镇企业经营情况全面好转,工业总量在启东市的排名由1995年的第10位跃居第2位。

      2.如皋市林梓镇、丁埝镇的企业改制。林梓镇有8家镇办企业在1995年初实行产权改制。目前5家企业已显示出生机和活力。有500多名职工的服装总厂,经过10多年的发展,至1995年,净资产只有150万元,而且面临资金短缺、经营困难、职工工资不能兑现的问题。1995年转让给23个股东(主要是经营者和企业骨干)后,1996年一年资产增值205万元,年底兑现工资420万元,上交税费近百万元(1995年不足50万元)。1997年,股东们准备投入200万元,再扩建2500平方米厂房,扩大生产能力。

      该镇另一个同样拥有500名职工的衬衫厂,1995年以150万元价格将资产转让给12个企业骨干。一年后,资产增值105万元,1996年销售收入900多万元,税收70万元,分别比1995年增加80%和180%。1996年企业自投170万元,建5层楼作生产用房,扩大生产能力。

      镇办农药厂,1995年负债300多万元,净资产只有12万元,企业濒于倒闭,镇政府已做了破产准备。转让给9个股东后,厂长把轿车都卖掉了。1996年春节他们开发的新产品投产后,每天销售额1万元,全年销售300万元,企业起死回生,走上了正常运行轨道。

      负债200多万元,经营极其困难的镇办印刷厂,以25万元转让给厂长后,开发生产97香港回归扑克,年销售额400万元,当年资产增值20多万元。镇办电容器厂有10多名职工,以65万元转让给7个股东,1996年在市场滑坡、电器行业普遍不景气的严峻形势下,该厂销售额、税收仍超过1994年、1995年,全年盈利10多万元,增加资产60万元。

      在8个改制企业中,也有3个企业不够理想。如镇办化工厂资不抵债190万元,拖欠银行贷款300多万元,改制时无人购买,也无人租赁。镇领导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思想,征得银行同意,贴现65万元(包括企业应收款30万元),将企业转让给厂长为首的原经营班子。1996年该企业实际运行仍不佳,不得已关门停产。

      如皋市丁埝镇,在1994年即进行第一家先售后股试点,到1995年底,有10家乡镇集体企业进行了产权改制,其中7家企业由经营者和职工合伙购买,2家私人购买,1家实行租赁。目前这10家改制企业,有7家运行状况较好,效益显著。另有3家企业运行不正常,穷其原因,既有市场变化因素,也有经营者素质和经营能力问题。

      (二)改制企业的生机、活力从何而来

      产权明晰、利益直接、政企分开,是改制企业取得显著成效的最主要原因。改制前的乡村集体企业,名为社区农民共同所有,实际是社区政府所有;名为厂长负责制,实际是社区与企业双层经营、双重决策,真正的决策权、经营权都落在社区组织手里,对决策经营失误带来的损失无人负责。改制后,经营者和企业骨干成为股东,企业运行状况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形成了与改制前完全不同的企业发展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