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十大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娅君 中国人民大学

原文出处:
理论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它不仅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的转换,市场竞争激烈,资金严重紧缺等原因,造成乡镇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其发展面临以下十大问题。

      一、经营机制的退化问题

      长期以来,乡镇企业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夹缝中成长的,它“不等、不靠、不要”,使自身具有了国有企业所不具备的某些竞争优势,特别是率先以市场为导向,利用新生的市场机制进行生产要素的配置,使企业的生产要素“输入”从市场中来,生产经营的“输出”在市场中实现,客观上成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行者。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出现了退化,有的已经蜕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优惠政策优势的相对弱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国家给予了一系列政策倾斜,使其得以迅速发展。现在,国家为搞活国有企业,取消了乡镇企业各项优惠政策,包括:(1)产业政策的变化。以前,国家产业政策明确实行地区倾斜,对经济落后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性措施,现在改为产业倾斜,使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及项目集聚。(2)信贷政策的变化。过去国家对乡镇企业列出专项贷款,并视发展增加规模,给乡镇企业以支持。现在国家取消了乡镇企业的专项贷款,使其主要靠贷款发展的产业供血不足。另外,用于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的财政周转金也被相应取消。(3)税收政策的变化。过去国家对乡镇企业实行税前还贷,有的还享有减免,现在一律改为税后还贷,并取消了减免税待遇。特别是实行增值税制后,乡镇企业的增值税成倍增加,效益降低。总之,这些外在因素都使乡镇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其二,经营机制优势的逐步消失。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靠的就是独具的经营机制。然而这种经营机制的优势正在逐步变型、消失,主要表现为:一是产权主体虚化,产权界定不够明晰。乡镇企业的产权,本应“集体所有,人人有份”,实际上是“人人没有份”,乡镇企业普遍成了乡(镇)政府的附属物。模糊不清的产权关系,必然造成“产权虚位”,企业的约束软化,动力不足。二是政企不分,职责不明。乡镇政府在对乡镇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中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管理变型,服务走调。乡镇企业对乡镇政府的依赖性本来就使乡镇企业与乡镇政府存在着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乡镇企业直接为乡镇政府所创办,带有一种割不断的“血缘”关系,而各种因素的驱使和牵引,更使得乡镇政府进一步强化了对乡镇企业的“管理”,随着这种“管理”力度的加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越来越小,“抽血”越来越多,“贫血”越来越严重。

      其三,社会负担普遍加重。据调查,各种形式、名目繁多的摊派、收费,造成乡镇企业负担加重,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极大的困难,企业发展后劲大大削弱,有的已经到了不堪重负,难以发展的地步。负担加重的主要表现是:(1)高额的利息支出。(2)收费标准不一,随意性大。(3)部门间重复收费,强行收费。(4)县乡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及各职能执法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各种名义随意向企业收款,等等。

      以上因素均是导致乡镇企业经营机制退化的原因。因此,要使乡镇企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使之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职工素质问题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而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目前,我国乡镇企业职工除其中的极少数技术人员来自城市外,其余均来自农民,而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据统计,全国乡镇企业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6%,为国有企业的1/7,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仅为国有企业的1/25,这样一种知识结构根本无法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另外,从职工培训方面看,也出现“两头冷”的状况。在一些乡镇企业中,职工培训处于步履维艰的地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短期行为十分明显,认为职工培训不会带来直接效益,只会耗损资金,并怕职工培训后长了技术硬了翅膀,远走高飞,为人做“嫁衣”,致使培训工作难以提上议事日程。此外,乡镇企业职工的小农经济意识,使他们对提高自身的文化技术素质缺乏应有的紧迫感。

      总之,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乡镇企业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和直接的经济利益而轻视或忽视职工素质的提高;否则,企业将缺乏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

      三、技术问题

      乡镇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取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紧紧地依靠技术进步。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乡找企业采用土法上马,机械化水平很低,有的甚至完全是手工劳动即使机械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使用的机器设备也大多是城市大中型企业淘汰的二手货。据调查,乡镇企业的主要设备70年代以前出厂的占60.9%,需要更新的设备占13.3%。不仅如此,乡镇企业往往不按现代先进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只是对传统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小改小革,购买单件机器设备的多,引进流水线的少,前后工序在生产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配套、不协调、不平衡和不统一的问题。由于这些原因,使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受到制约。一些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未能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来运筹,而是就技改搞技改,结果技改后设备的更新未能凝聚到产品的内在质量提高上,虽有投入,产出却不佳,效益不理想。产品质量、档次上不去,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