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谈:97’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农村经济导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就如何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进两个转变,促进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着重在六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见解。

      第一,关于乡镇企业的机遇与挑战问题

      当前,乡镇企业面临的有利条件和机遇很多,这主要是:国务院召开全国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会后要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的公布施行,为促进、引导、保护和规范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乡镇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发展、提高的基础;亿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创造性持续高涨,是发展、提高的强大的内在动力;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乡镇企业的改革、发展和提高提供了体制保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为乡镇企业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同时,乡镇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金紧缺,人才匮乏,优惠政策减少,使乡镇企业发展和提高的困难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方式的变化,传统的卖方市场正转向买方市场,转向品种、质量、品牌和服务方面的竞争。这种新的情况和新的形势,迫切要求乡镇企业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快改革、发展和提高的步伐。

      第二,关于乡镇企业改革与创新问题

      乡镇企业是改革的产物,也是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它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过程。近几年来,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乡镇企业改革,在明晰企业产权,分清政企职责,理顺企业管理体制,完善企业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改革的主流,要充分加以肯定。但是,由于这方面的改革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政策不配套,操作不规范,如有的少评、漏评、低评集体资产,有的将属于全乡农民所有的集体资产界定为乡镇政府所有,有的将拍卖企业收回资金、集体股分红资金、租赁费和上交承包金用于非生产性开支,有的将个人股比例较大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登记为个体私营企业,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以权谋股,化公为私的现象,等等。

      解决乡镇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提高、规范的办法去解决。要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把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建立、完善、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和充分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上。在改革的形式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企业制宜,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允许乡镇企业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兼并、拍卖、组建企业集团等各种形式的探索和试验。要尊重实践,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要全力支持,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要坚决予以纠正。

      要引导股份合作制健康发展。股份合作制是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和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是一种新型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符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群众的觉悟程度,较好地解决了产权不清、职责不明、政企不分、管理不顺等问题,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积极支持,正确引导,总结经验,逐步规范”的方针,促使其健康发展。

      要严格规范乡村集体企业资产折股量化。对于当前一些地方乡村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中将企业职工集体股的一部分或全部量化到职工的作法,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加以引导和规范;对职工和农民用现金购股的,应当提倡;对按量化股份一定比例用现金配股的,只要量化部分不抽走,只是作为分红依据,应当允许;对将企业资产存量无偿量化给职工,并可以抽走转让的,应坚决予以纠正。总之,乡村集体企业资产属于举办该企业的农民集体所有,实行资产量化,不得改变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得平调、分掉,化为国有和私有。

      要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监督。要加强集体资产的评估管理,规范评估程序,防止少评、漏评、低评,确保评估工作公正、合法、合理、真实。要建立健全乡镇企业集体资产的审计监督制度,确实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对集体企业实行拍卖的,要坚持公平、公证、公开的原则,不得搞定向拍卖,更不允许明卖暗送。对于乡村集体股所得的红利、拍卖收回的资金、承包费和风险承包押金、租赁费等集体资产,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只能用于扩大企业再生产、补农建农和农村公益事业,不得用于非生产性开支,也不得登记为国有资产,不能变为乡政府所有或弥补乡财政不足。

      第三,关于乡镇企业与贸工农一体化产业体系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发展,乡镇企业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产业体系,产品结构和企业布局逐步得到调整。但是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第一产业只占4%,第三产业占1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一些地方一说新上项目就是上工业项目,盲目上了一些市场已经饱和的一般性工业项目,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比例偏低,对农业的带动力不强;从乡镇企业总体上讲,中低档产品多,名特优新产品少;有些企业规模偏少,形不成规模经济优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各地在思路措施上应有所不同。

      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乡镇企业发达地区,主要是实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布局调整整体推进的方法,走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的路子,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要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组建一批大中型乡镇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集中。要优化投资结构,投资要主要用于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要积极应用现代技术改造原材料、能源、建材、食品、农用、轻纺等传统工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机电、交通设施、建筑、化工、冶金等基础和支柱产业,有重点地引导乡镇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大力发展旅游、商业、服务、信息等第三产业。在产品结构调整上,要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创出一大批在全国乃至在世界上叫得响、站得住、有后劲的名牌产品。在企业布局上,要按照选址合理、规划科学、节约土地、污染综合治理的原则,建设一批乡镇工业小区,并与优化产业结构工作同步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