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农业部党组的工作部署,结合农垦系统实际,1997年农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农垦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以实施“三百工程”为龙头,努力推进垦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全面实施科教兴垦战略,大力强化企业管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农垦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全面发展。 1997年的主要经济指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445亿元(按90年可比价),比1996年增长9.82%。其中,一产增加值190亿元,二产增加值150亿元,三产增加值105亿元,分别增长6.2%、10.5%和15.9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632元,增长9.5%;实现利税60亿元,增长20%。粮食总产1620万吨,增长7.09%;棉花总产57万吨,增长5.5%;干胶总产33万吨,增长10%;肉类总产76万吨,增长8.57%;水产品总产42万吨,增长10.53%。 按照以上工作思路,为全面落实和完成1997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垦区管理体制改革 1995年的武汉会议和1996年初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针对垦区的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了垦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对绝大多数有直属企业的垦区,明确提出要积极向集团体制过渡。具备条件的垦区要认真借鉴已转制垦区的成功经验,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转制的基础工作,努力理顺内外各方面的关系,积极推进管理体制的转换。 已经转为集团体制的垦区,要抓紧集团体制的建设和完善。真正实现体制的转换,不是挂一个牌子、换一个名称就可以解决的,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一是要明晰集团内部产权关系,建立起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司制改组,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组织体制和管理制度,尽可能按集团体制的规范运转。二是处理好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处理二者的关系时,既要防止集团公司集权过多,影响子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导致子公司缺乏活力,造成离心倾向;又要防止过度分权,集团整体优势难以发挥。一方面要保证集团公司作为子公司的出资人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这是集团公司为实现集团发展战略、发挥集团整体优势的基本保证;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证子公司的法人财产权,使子公司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三是处理好集团经营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关系。垦区主管部门转为集团公司后,必须强化并行使好资产经营职能,同时由于保留行政牌子并受政府委托,承担着有关行政职能。行政职能又分两种,一种是作为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行政管理职能,一种是社会管理职能。对第一种职能,要尽快实现行政管理向资产经营的转变;对第二种职能,由于它是保证垦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企业办社会职能难以分离的情况下,还不能削弱。 二、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1997年农垦企业改革的重点是: 1.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继续推进“四到户、两费自理”,不断增强统一经营层次的经济实力,努力提高小农场的经营水平和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小农场提供优质系列化服务。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和其他承包组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对土地的投入,提高集约化程度和产出能力,发挥规模效益。扩大土地租赁制范围,继续试行并规范股份合作制。努力探索长期作物经营体制改革的路子,对现有的试点要加强指导,及时总结,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新的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可以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职工自费开发等方式,从一开始就按新机制运转。 2.加快二三产业企业改革。农垦二三产业企业特别是场办企业,改革滞后,活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农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今后必须把二三产业企业改革摆上重要位置,努力加大改革的力度,力争有大的突破。对过去几年推行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如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等,要尽快推进到位,并要按照中央“抓大放小”的方针,对农垦二三产业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要集中力量抓好农垦二三产业企业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逐步进行公司制改造,搞活其经营机制,并在政策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其兼并劣势企业和小企业,发展联合和企业集团,壮大规模和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要进一步放开放活小企业。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三个有利于的前提下,大胆试、大胆闯。目前放开放活小企业的改革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托管、委托经营、嫁接改造、兼并、租赁、出售、破产等等,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适合哪种形式就采用哪种形式,由企业自主选择,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加大小企业的改革力度、放开放活小企业,决不意味着一放了之,撒手不管。要加强对小企业改革的领导,及时总结经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引导小企业改革的健康发展。 3.切实抓好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集团试点。国有农场现代企业制度和集团试点经过两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一些突破,但仍有部分试点企业进展不大。这里除了改制本身具有较大难度、企业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等客观因素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些领导主观上对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力度不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企业集团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所有企业都要向这个方向努力。这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已经明确,总书记在上海的讲话又进一步指出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国有农场也必须按照中央确定的这个基本方针,通过试点,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体制框架,探索实现制度创新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提高对试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垦区的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都要参与试点工作,深入试点企业调查研究,具体指导试点工作,帮助解决试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未形成方案的试点企业,要抓紧制定方案,尽快组织论证、报批。试点方案已被批准的,要立即转入实施阶段,并在实施中继续完善方案,力争在明晰产权关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政企分开、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实现多元持股等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为面上企业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和办法。需要指出的是,要进一步明确试点的目的,端正试点的指导思想。对领导机关来讲,是通过试点摸索经验,暴露问题,找出解决办法,用以指导面上工作。对试点企业来说,既是为面上企业的改革摸索经验,更是企业自身转换机制、壮大实力、发展经济的需要。企业对搞试点要有内在动力,自觉地进行,变“要我搞”为“我要搞”,不能把试点的注意力集中在争取和落实优惠政策上,而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转换机制上。搞试点应该有一些优惠政策,各级农垦主管部门也有责任为试点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事实上这两年各级主管部门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必须看到,这些政策落实起来很不容易,即使国家的100家试点,真正落实的优惠政策也不太多。因此,期望值不能太高,不能等优惠政策都落实了才进行试点。现在要做的工作,一方面从农垦各级主管部门到试点企业,要继续加强对外协调,尽可能地多争取一些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试点企业要眼睛向内,能做什么就先做什么,扎扎实实地搞好内部各项改革,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推进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