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国有农场产业化的若干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方再启 湖南省农垦局副局长

原文出处:
中国农垦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把加强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重要决策,对于推进国有农场产业化建设,全面振兴农垦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湖南国有农场面临的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垦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有的垦区经济长期保持快速、高效增长。相比之下,湖南国有农场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农垦的位次虽然由1978年的第13位上升到1995年的第11位,但粮食总产却由第5位降至第10位,糖料总产由第1位降至第12位,牛奶由第16位降至第28位,饮料酒由第3位降至第20位,出口商品总金额由第4位降至第14位。特别是近几年湖南农场经济效益不断下滑,负债总额29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87%,亏损场达50%,亏损额达1.04亿元,成为全国农垦亏损大户。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受到五个方面矛盾的制约。

      一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国营农场产品由国家统购包销,经营由国家统负盈亏,职工由国家发固定工资的优势和体制失去依存条件而不复存在。农业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职工被推向了市场,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严重起来。湖南国营农场点多面广,85个农场分布于全省14个地州市,特别是41个山丘区农场地处边远,小型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形不成市场拉力,职工经常面临“卖粮难、卖猪难、卖果难”的问题。

      二是农业规模狭小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矛盾。马克思说,超越于农业劳动者个人需要的生产力是社会其他一切部门独立化的自然基础。农业劳动生产率越高,社会其他产业才能越发达。而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具备一定的经营规模。在生产力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经营规模越大,劳动生产率越高。湖南农垦土地规模虽居全国农垦第九位,但规模仅为黑龙江垦区的1/35,80%是规模小的农场。全省农垦人均耕地不足二亩。广而不匀的分布,相对狭小的经营规模,不利于区域化种植、专业生产、机械化作业,不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实施,影响了垦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是生产力水平低与转移剩余劳动力的矛盾。垦区农田作业除机耕占75%以外,其余80%靠手工操作;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原料型产品多,精品名牌少,且经营领域拓展不宽,就业门路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80%的人搞饭吃的局面。目前仍有近10万剩余劳动力闲置在有限的耕地上。

      四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低的矛盾。近几年农垦商品量、商品率、上交税费大幅度增长,年支付利息达2亿元,社会效益越来越高,但其自身经济效益却越来越低。农垦利润流向了没有关联的其他部门和行业,流向了场外、省外。部分农场因效益低,连年亏损,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有3个农场已经资不抵债。没有效益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发展,农业规模得不到扩充,比较利益自然低下。

      五是经济资源浪费严重与宏观调控功能弱的矛盾。市场经济是竞争而有序的经济。通过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以及整体优势的发挥出现障碍。由于历史原因,湖南农垦没有省直属农场,现有13大农场实行省地(市)双重领导,以地(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其余72个农场实行县场县办,市场市办的体制。这种多头领导,都管都无法管的分割体制,使农场形成了事实上的各自为政,导致农场经济发展缺乏系统的统筹规划,“小而全”低水平建设,结构单一趋同,经济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以上各种矛盾,究其实质,是湖南国有农场产业水平太低,没有与国民经济中其他部门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实施农业产业化是国营农场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通途

      现代农业是在高度社会分工和专业分工基础上的规模化、企业化、区域化、一体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商品性农业;是在农业机械化、电器化、化学化、工厂化的基础上,生物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和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以农业教育和科技为先导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大农业。农业产业化,其实质是一种与发展农业相关的社会分工体系和市场体系,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农业关联产业群。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择优确定主导产业,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经科教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进入自我调节、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不断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

      所以,农业产业化,既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又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营农场只有推进产业化,才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第一,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千家万户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家庭经营小型分散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大市场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生产始终摆脱不了小而全和趋同化,无力承担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同时往往造成社会生产的大起大落,不仅严重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而且直接影响宏观调控。湖南国有农场多次出现毁麻砍桑挖甘蔗的现象,就是小生产与大市场不相适应的集中反映。而农业产业化,使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使农业成为生产的第一车间,就可以架起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能够有效地把农户组织起来,把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把城市和乡村连接起来,解决千家万户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使农业进入市经济大循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