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化是发展农业的必由之路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具有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深远意义。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转折期,实行增长方式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国农业在渡过了恢复性发展阶段以后,在改革开放搞活发展的国民经济大系统中,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农业日益深刻地暴露出自身的弱质性和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突出地表现为生产规模小,生产手段落后,经济结构单一,投资能力弱,科技含量低,生产力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市场应变能力差,风险大,比较效益低等问题,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中基础不稳和后劲不足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有效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农业必须实行集约化经营,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农业产业化是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融合,促进农业内部的良性循环,改善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协调互动关系,在不断培养壮大农业自身经济实力基础上,产生出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使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系统。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是区域化规划布局、专业化规模生产、一体化集团经营、企业化科学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农牧团场具备发展产业化的独特优势和基本条件 兵团农牧团场是由国家投资兴办、综合开发的特殊农业企业,与农村相比,具备发展产业化的独特优势: 1、资源优势。仅以耕地为例,全兵团172个农业团场共有1429万亩耕地,每个农业团场平均约9万亩,每个农工平均占有约42亩,是农民的几十倍。 2、集团优势。准军事化组织形式培养的团队意识和农林牧副渔、工交建商运多业发展的经济形式,使农牧团场具有传统的集团优势,这正是一般农村最为缺乏的。 3、产权优势。一是产权拥有量大,兵团农业固定资产原值达360295万元,每个农工平均拥有10504元,这是大部分农村无法比拟的;二是产权关系简单,农牧团场的生产资料属国家所有,有利于生产资料的合理流动和产权重新配置。 4、人才优势。兵团现有13万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3万多人,每万名职工拥有技术人员1356人。兵团建有从小学到普通高校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每年毕业生3万多人,其中普通高校和大中专毕业生7400人,职校毕业生6000多人。 农牧团场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创造了发展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1、生产规模大。兵团播种面积达1200万亩,每个团场平均7.5万亩,大的团场达到20多万亩;农牧团场工农业总产值约80亿元,每个团场平均4700万元,大的团场达到2亿元以上。 2、生产手段先进。兵团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36万千瓦,万亩耕地平均拥有953千瓦,综合机械化程度达89.7%;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4%,地膜复盖栽培面积占播种面积的31%,每亩耕地平均施用化肥31.1公斤,良种繁育使用和模式栽培已基本制度化。 3、基地化生产。兵团经过资源普查和区域规划,各垦区已初步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如粮棉基地、香梨基地、马鹿基地、酒花基地、甜菜基地、水果基地和西红柿基地等;可以为农副产品深加工提供高产优质的原料。 4、初步形成了多种经营格局,为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5、管理水平高。由于团场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长期实践已形成一整套管理制度,经过改革和完善,显示出了较高的管理水平。 三、非产业化倾向不容忽视 农牧团场的优势和条件十分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应该是顺理成章势所必然,但是,实事求是的观察,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团场存在着非产业化的倾向。 1、统分失衡,调控乏力。具体表现有:①自由种植。大条田种成了花花田,据《新疆军垦报》报道,有的团场种花花田已有十多年历史,一个条田甚至种了20多种作物,即使和农村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等大生产优势在这里丧失了用武之地。②土地转包。部分职工外出经商跑运输,又想享受职工待遇,仿效农民离乡不离土的做法,擅自把承包的土地转包他人,甚至不惜倒贴补助转包给缺乏生产经验的外来民工,使科学种地、精耕细作、丰产攻关成为缺乏载体的泡影。③产品流失。产品登场,私自截留和倒卖的现象普遍存在,捞够自己的再交团场的,负盈不负亏,明亏暗不亏。国家利益和团场利益随产品流失而恶性侵占。④资金分散。基层单位纷纷在银行开户,资金失控,使用混乱,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团场成为外强中干的空壳。 2、让利过渡,积累空虚。有的团场为了吸引职工承包土地,不兼顾团场利益,片面向职工无节制地让利。据报道,某团场每亩只收利费100—200元,全团每年仅收缴2600万元,而该团每年的基本开支约1.4亿元,入不敷出,债台高筑,团场经济根本无法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