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代汉语的介词词组(以下记作“PP”)通常都出现在谓语动词前做状语,因此学界更多关注动词前处所PP和包含动词前处所PP的动词结构②,而且自朱德熙(1990)讨论“在黑板上写(字)”与“(字)写在黑板上”具有变换关系以来,对动词后处所PP和包含动词后处所PP动词结构的研究更多地只是关心什么样的“处所PP+V”结构和“V+处所PP”结构具有变换关系,以及诸如“V+到/在NP”结构应分析为动宾结构还是动补结构(包括动词后的“到、在”是补语动词、动词后缀还是处所介词)之类的问题。 实际上关于汉语“V+到/在NP”结构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就拿“说到/*在心里”“放到/在心里”“乐*到/在心里”三个词组为例,就至少可看出几个问题:一是这些结构的形式和意义有什么区别?因为很明显它们形式不同(分别选用或混用介词“到、在”),意义也不相同(分别表示“方向终点处所”“存在位置处所”和“事件发生场所”)。二是造成这些不同意义的原因是什么?即主要是由“说、放、乐”这样不同类的动词决定的,还是由“到、在”这样不同类的介词决定的?三是动词后处所PP跟动词前处所PP有没有关系?如“放在心里/乐在心里”中“在NP”好像也可放到动词前,说“在心里放(不住事)”“在心里乐(开了花)”,且“在NP”原来动词后是什么意思到动词前还是什么意思(前者还是表“存在位置”,后者还是表“事件场所”);但“说到心里”就不能说成“到心里说”,虽然可以“在心里说”,但动词前后处所PP的意义变化却很大(“说到心里”表“方向终点”“在心里说”表“事件场所”)。 本文主要想解释上面的这样一些问题。文章分五小节来讨论:第一,归纳“V+到/在NP”结构有哪些形式变化和语义差异;第二,依据动词“位移特征”的强弱讨论该类结构中谓语动词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或层级;第三,论证谓语动词位移特征强弱和动词后介词“到/在”功能投射间如何相互作用;第四,分析不同位置处所PP的关联及句法构造形式,解释相关句法现象;第五,对“V+到/在NP”结构在“位移—终点”结构类型中的地位提出一些看法。 1.“V+到/在NP”结构的形式变化和语义差异 对于现代汉语“V+到/在NP”结构有哪些不同的形式变化和语义差异,前人研究中虽然已有过一些描写,但我们觉得仍然可以从整个动词结构(V+到/在NP)、动词后介词词组(到/在NP)以及介词词组的不同位置和意义(V+处所PP/处所PP+V)三个方面重新做些梳理,同时也为本文后面的分析做一些语言事实的准备。 首先是从整个动词结构“V+到/在NP”(VP)看。即使先不涉及该结构表示“事件发生场所”(如“乐在心里”)的情况,这类结构也至少有四种形式变化和语义差异。 第一种情况,动词后只能出现“到NP”,不能出现“在NP”,并且只表示主体或客体论元的“方向终点处所(directional end)”(以下简称“方向”)。例如: (1)a.请大家回到/*在座位上(方向) b.把货物搬到/*在仓库里(方向) 第二种情况,动词后出现“到NP”或“在NP”都可以,但意思基本一样,也都是表示主体或客体论元的“方向”。例如: (2)a.小猴子跳到/在马背上(方向) b.她把水泼到/在院子里(方向) 第三种情况,动词后虽也能出现“到NP”和“在NP”,但表示的意思并不一样:加“到NP”表示“方向”,加“在NP”则可以表示主体或客体论元的“存在位置处所(locational place)”(以下简称“存在”)。例如: (3)a1.这些钱应该存到银行里(方向) a2.这些钱一直存在银行里(存在) b1.孩子被父母关到屋子里(方向) b2.孩子被父母关在屋子里(存在) 第四种情况,动词后只能出现“在NP”,不能出现“到NP”,并且也只能表示主体或客体论元的“存在”。例如: (4)a.你不能总呆*到/在家里(存在) b.你们可别病*到/在路上(存在) 其次是从结构中的介词词组“到/在NP”(PP)看。除前面说不同动词对“到NP、在NP”有一定的选择限制或者说“到、在”有不同的表义作用外,还有一些现象值得注意。 一种现象是有些“V+到/在NP”结构中的“到、在”必须出现,否则句子就不合格;但也有不少“V+到/在NP”结构中的“到、在”可以弱化或脱落③,意思也没有太大改变。比较:
(7)a.住到楼上(方向)/住在楼上(方向+存在?)/住楼上(方向?存在?) b.放到桌上(方向)/放在桌上(方向+存在?)/放桌上(方向?存在?) 还有一种现象需要注意,动词后加“在NP”有时也可表“方向”,介词“到、在”脱落的情况下也总是表“方向”要强于表“存在”;但语言事实中却很少有“到、在”脱落后表“存在”强于表“方向”的情况,至少不会有动词后加“到NP”却表“存在”的情况。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