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万向集团创建于1969年,当时是4000元资产,7名员工起家的。经过27年的创业,现在已发展成为国家一级企业,拥有总资产27.5亿元,员工6400多名。1995年,销售收入近16个亿,利税2.64亿元,出口创汇4601万美元。1996年1—10月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又增长了60%多一点。利润比上年增长了35.6%,预计1996年可实现出口创汇额7000万美元。现在已经形成了机械制造业、自然资源业、基础置地业和中介服务业等四大主业的格局。一年来,我们逐步实施了区域拓展计划。在美国、英国等六个国家设立了公司,在北京、上海、黑龙江、深圳、宁波等地成立了子公司。可以说,27年来不论宏观形势怎么发展,我们基本上能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如果说,我们过去的27年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应该归功于党的好政策,归功于各级领导和部门、新闻单位对我们的大力支持。今天,我主要向大家汇报27年来怎么样子发展过来的。也是同大家探讨一下,搞企业总有一个同感。今天,我主要讲四个方面: 第一,27年来我们的资金问题是怎么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第三,市场问题怎么解决的;再就是职工的凝聚力问题。并向大家汇报一下现在、将来我们怎么干。 这四个问题,先说资金问题。过去解决资金问题,首先是把职工的小批资金全部给他转为生产发展基金。我们从1983年开始就鼓励员工把自己的收入积蓄起来,投入到企业中去。当时我们向萧山市、浙江省和农业部,打了个报告,还权于民,还利于民,搞股份合作制。当时农业部也批了,农村政策研究室也批了,但是当地有关部门犹豫。我们还是这样做了,坚持下来了。后来在1988年,省人民政府给我们下了个决心,给定下同意我们搞股份合作制。所以这样坚持下来以后,到1995年年底为止,个人的积蓄放在企业里已经有1亿多元了。我们的资金回报率比较高,1995年是24.6%。1万块钱可以挣2460元。二是企业多积累多分配,我们的分配,从1980年开始实行除掉物化部分,剩下来的活劳动,搞三三制分配方法,个人留35%,企业留33%,交国家32%。16年坚持下来,使企业的积累大大增加。1995年我们平均分了1.2万块,企业积累超过3万块。第三,随着企业的积累不断增加,在企业的信誉度逐步提高的前提下,得到银行的支持。现在我们要搞一个新项目,主要的项目,银行都支持我们。1995年,我们一个公司,5天时间要拿出一个多亿,我们自己只拿出了3000万,银行马上就给我们加上8000万,把一个股权就买过来了。所以,一个企业不管是国内也好,国外也好,靠自己的钱发展,速度总是有限的。过去因为我们企业没有知名度,银行里也不肯都给我们钱,所以我们企业的发展速度并不快。进入80年代以后,我们的企业在资金增加的基础上,到银行去他就大力支持了,我们的速度也就快了。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大企业一定要有支持的。1992年的时候,通货一控制,下半年银根紧缩,当时省银行、国家银行联合给我们贷款。那时给我们贷款,不同于现在,因为那是通货控制的时候,他贷了,我们的速度就快了。所以我们这个企业还要依靠银行。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这个股份制逐步完善,后来我们通过了发行股票。也是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特点,二是企业的知名度,三是企业的财力现状,企业效益。企业有效益了,那我们的股票经国家批准后就可以向社会兜售。另一个方面,我们搞联合,同国内联合,国外联合,当然联合目的不一样,有的是缺技术要联合,有的是缺资金要联合,有的是缺市场要联合。联合的办法、目的不一样,有利就联,无利当然不能联,通过联合都有好处,主要的目的明确,一联就能发展,通过联合也引进了许多资金。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积累资金。政策里面,可能有许多含金量,那我们要研究。开始鼓励我们搞乡镇企业的时候,我们搞工业,银行也支持,国家也支持。有的说我们乡镇企业搞了,削弱了农业。乡镇企业给控制了,就搞农业了,他们又给贷款了。像我们搞鳗鱼,当时世界银行贷款。后来国家提出搞创汇,我们搞出口了。国家支持出口,又有许多政策可以利用,又可以引进许多资金。国家政策支持你的,他让你去搞的,你去搞就能得到许多优惠。我们通过这几个方面,搞到现在,27年了,这个企业可以说,我们没有为资金问题而烦恼过,没有为资金问题去找市长找省长。我们对职工每月5日按时发工资。我们给人家打交道,买设备,买原料,约定什么时候付款就什么时候付款,没有欠人家的。我们通过五个方面,解决我们的资金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技术是怎样解决的。大家都感到缺技术,我们这个技术问题是逐步解决的,一步一个脚印过来的,逐步提高的。70年代,我们是到国有企业把它的设备买进来,员工都是当地本乡本土的农民,只能生产本乡本土所需要的农机具配件。进入80年代,我们可以买国内先进的设备,我们的人员已从本地本乡扩展到在全县全市招工了,我们的产品销向全国。进入90年代,我们是从国际引进先进的设备,人员已经向全国招,现在西藏的我们还没有,别的省我们公司都有,是多和少的问题,那我们生产的产品,就销向国际了。我们是通过三个淘汰、四个提高,来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从70年代到90年代,我们就淘汰落后的设备,落后的产品,特别是素质低的人员。我体会最难淘汰是素质低的人员,但是我们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在竞争当中作为赢家,只有把适应不了的人员淘汰下来。因为过去我们的设备,基础比较差,那时零打碎敲,利润少,能生产出来就可以了。现在就不一样,我们看准一个产品,就是要搞高起点的。“八五”期间,我们投资了一个亿两个亿,投下去了以后,那产品马上可以形成批量,马上就可以进入市场。我们万向节经过淘汰,原来都是用国外进口的,这样搞了以后,新产品就代替了进口了。我们引进了一些高精尖设备,把老的设备淘汰掉,把好的设备引进来,现在我们为了搞一个新的项目,从美、日、德等7个国家,一共花了1800万美元,引进专利生产驱动轴,又一次地成为国内一个产品最多、生产能力最强、产品价格最合理的驱动轴专利生产企业。在大投资前提下,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前提下,我们还要高层次人才,因为大家都知道,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那我们从1980年开始,公开招学历高中生;1984年开始,花钱引进大学生,后来我们送出去培养的大学生要用10多万元。目前,每年从社会上引进200个大学生。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引进了800多大学生,3000多名中专生。引进来以后,又送出去到各地高等院校再次深造,到先进单位我们就去了13批,又到德国、美国4个国家去学习。有了高层次人才,那么我们就把原来附加值低的、效益差的、技术含量低的产品逐步淘汰,现在生产的产品附加值高了,不管在国内国际,都有竞争能力。经过这样坚持不懈地努力,使我们企业产品,在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现在在质量方面,我们的产品,评上了国家银质奖;在1995年,我们又一次性,整个集团通过了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