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未来十五年,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过程中,乡镇企业面临着新的形势,肩负着历史重任。最近,我们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研究了乡镇企业的改革、发展和提高问题,现将有关情况和我们的意见报告如下: 一、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乡镇企业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壮大起来的。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1984年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之后的十多年来,乡镇企业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不仅在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农业生产、转移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为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坚实支柱。1995年乡镇企业的增加值占整个农村社会增加值的百分之五十六,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占三分之二以上。乡镇企业集体资产占整个农村集体资产的百分之七十七,有力地巩固和壮大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实现农民小康生活的有力保证。1995年乡镇企业支付职工工资4380多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部分的百分之五十来自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还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扶贫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治本措施。凡是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农民收入增长就快,负担就相对较轻,贫困人口就较少。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1995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28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百分之二十八。“八五”期间,乡镇企业新安置劳动力3500万人,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同时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农业投入,提供了大量农用生产资料,实行农产品加工增值,以工补农建农带农,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的发展。“八五”期间,乡镇企业用于补农建农和农村各项事业建设的资金达1000多亿元。 增加社会有效供给的有生力量。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目前乡镇企业的许多产品,特别是日用消费品,已占全国相当大的比重,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占百分之十七,机械占百分之二十六,原煤占百分之四十,水泥占百分之四十,食品饮料占百分之四十三,服装占百分之八十,中小农具占百分之九十五,砖瓦占百分之九十五,为繁荣我国的城乡市场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推进国家工业化的重要一翼。1995年乡镇工业增加值10804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百分之四十四。“八五”期间,全国工业增加值净增量的百分之五十来自乡镇企业。城乡工业相互依托,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开辟了中国特色工业化的新路子,加快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1995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7299亿元;完成增加值1459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以上;出口商品交货值5395亿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三十四;上缴国家税金1280亿元,占全国税收的百分之二十五。“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十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经济总体实力。 稳定社会的重要因素。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了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的凝聚力。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阵地。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以及科学、文化、教育等项事业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巩固了工农联盟,提高了农民素质,造就了一支宏大的产业大军,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乡镇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生产要素从市场中来,产品到市场中去,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灵活机制,包括:自主快速的决策机制,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能上能下的干部机制,酬效挂钩的分配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自负盈亏的约束机制,自我积累的发展机制等。坚持企业不吃“大锅饭”,职工不捧“铁饭碗”,干部不坐“铁交椅”。这些都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96年,全国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好的势头,在改革中继续发展,在克服困难中稳步前进,主要经济指标适度增长,为“九五”起步开了个好头。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8000亿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八点七;完成增加值1770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30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六点五和百分之十八点五;实现利润总额4300亿元,增长百分之十六点三;上缴国家税金1500亿元,增长百分之十七点二;新安置劳动力350多万人,职工人数达1.32亿人。对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事实证明,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起和壮大,不仅使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为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符合国情,顺应民意,合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