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我省主流观点强调抓大工程来实现向经济强省的跨越,而作者从另一思路研究湖北近几年发展状况,认为湖北与沿海比较,差距主要是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经济落后了,提出湖北经济发展战略:抓住两个重点,按两条发展道路,分大小两头,从两方面集中不同资源力量,来发展全省经济,不断增强产业实力,最终实现经济强省的目标。文章借鉴兄弟省经验,结合湖北省情,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乡镇企业八大发展战略和小城镇经济的七个兴镇模式。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小城镇经济 发展战略 九五期间,湖北经济发展面临着世纪之交和振兴崛起的历史重任。要顺利完成这一任务,既需“三峡”和八大工程的导引,又要有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推动。只有把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确定在这两个新的增长点上,在大小两头做好文章,我们才会较快地实现由内陆工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重振九头鸟雄风。 一、振兴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经济的战略意义 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强劲趋势,这一趋势内聚着巨大的压力和动力。从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发展的经验看,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乡镇企业成为“半壁江山”,浙江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60%以上;小城镇经济已构成发达的城郊经济带,现代化小城镇星罗棋布,很多镇已经达到县级市标准;县域经济发达,不少县级市跃升为地级市后正迈向现代化大都市。而湖北乡镇企业起点低,实力不足,致使小城镇落后,800多个建制镇初具现代化规模的不多,绝大多数镇仍停留在规模小、基础设施差、管理乱的状态。湖北与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的差距主要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经济发展滞后,不如发达省份有众多的生长点和大范围的经济增长带。缩小差距,要求乡镇企业“大发展,大提高”,小城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现代化建设。我省确定的“九五”目标任务是:到2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从1995年的2522.8亿增加到670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580亿元,出口交货值达到170亿元,建成20个总产值超200亿的县,20个总产值超50亿的乡,20个总产值超10亿的村,20个总产值超5亿的乡镇企业(集团)。这说明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在全省经济发展中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反映湖北在中部崛起对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广大农民和各级干部无不企盼培养农村经济新的生长点,创业增收,尽快富裕起来。这是我省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趋势的巨大动力源。 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具有与大工程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大”与“小”相辅相成。“大”指实施武钢、二汽、荆门石化等八大工程改扩建,依靠大工程以及三峡工程推动,形成我省汽车、冶金、机电、化工等支柱产业及其优势,建构以重化工业和发达的能源交通为特色的开放式重型产业结构。“小”即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三高农业带动小城镇经济,形成广袤而殷实的经济腹地,在腹地培育轻工纺织业、农产品增值加工业、与重点产业具有前后项连锁关系的产业等,以健全产业体系和增强地区经济体系的转换扩张能力。大工程突出“重”的特点,小城镇经济增加产业结构的轻性和柔性。大工程造就强大的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力的布局,能增加总产出值,促进重点产业和省经济的总增长。小城镇经济依赖各自的区位或资源优势而成长,其发展序列为:乡镇企业→小城镇经济→县域经济→省经济全面增长。我们一方面不能重大轻小,否则使产业结构单一畸型,而且经济不发达的内陆省份仅靠几个大工程和少数几个城市很难带动起经济普遍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应重小轻大,否则无法确立湖北省的产业优势和在全国的地位。 就经济性质和投入的力量而言,大工程项目主要由中央和省两级财政投资,发展壮大的是国有经济。小城镇建设和乡镇企业主要为县、乡镇政府领导规划,体现集体所有制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两者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两个不同方面,完全可以同步发展。实力雄厚的国有经济固然是经济的主构架,但在国有企业未能转轨的条件下全省经济能否搞活,取决于集体所有制等外围经济的发展,这已为兄弟省成功的经验所证明。我省一度在指导思想和政策上的问题是对乡镇企业支持不力,犹豫徘徊,结果拉大了与发达省份的差距。 因此,符合湖北省情的战略决策应该是:抓住两个重点,按两条发展道路,分大小两头,从两方面集中不同资源力量,来发展搞活全省经济,不断增强产业实力,最终实现经济强省的目标。 小城镇的崛起由乡镇企业带动,是城市化趋势的表现,又是工业化的结果,因而能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两个文明建设。小城镇具有城市的性质及功能,具有一定的地域面积和人口数及人口密度、为大部分从事非农业生产或服务的人群所集居的社区。其面积和人口规模达不到城市的最低条件。所谓小城镇经济是指具有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有集中而专门的工、商、建、运及服务业,能提供密集人口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住宅、交通、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条件及服务。由于它处在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又包含一定量的农业经济并直接为农业服务,经济主体主要是乡镇企业,经济活动方式和文化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小城镇经济兴起,首先是工业化的标志,它以乡镇企业发展为基础,又促进乡镇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是城市化的标志,它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就地进城从事非农产业生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城市人口的比重。小城镇发展还不断打破地域血缘关系的限制,扩大社会联系的范围,农民集中进入一个新的文化氛围,物质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因而是现代化和文明进步的标志。 小城镇聚集农村潜在分散的要素资源,通过集中配置和使用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构成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它集中兴办二、三产业,连片集中发展乡镇企业,能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状态下的资源损失,而大规模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可以降低成本和达到最大产出,获取规模经济优势。小城镇提供农业所需要的市场及多功能服务,可以带动专业户、专业村、专业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也为贸工农或技农贸一体化创造了条件。小城镇经济中农产品多环节加工以及各种产业链的形成,有利于发展三高农业。因此小城镇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快,财政收入高。产值达几亿、几十亿,财政收入在亿元以上。振兴湖北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经济有着良好的机遇。改革、开放、建设的大潮向中西部推进,沿海乡镇企业“富浪西涌”,纷纷西进开拓市场和商品生产基地。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政策上稳定支持,积极帮助其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荆楚大地千万颗乡镇企业明星会升起,数百座现代化小城镇将矗立,我省经济发展一定更强劲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