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认为,长期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的高速增长一直靠大规模的投入支撑,这种靠简单增加投入的外延式增长,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与乡镇企业“半壁江山”的地位不相称。在整个国民经济实行增长方式转变的背景下,乡镇企业也迫切需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从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出发,分析了乡镇企业粗放式增长的特点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提出了在资金、技术、人才、产权界定等方面进行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措施。 一、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和乡镇企业增长的特点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经济增长可以是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所致,也可以是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所致。其中效率提高又包括多个方面,如资源配置、技术进步、经营水平的提高、规模效益以及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等。随着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表现出越来越依靠效率的趋势。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用“余值法”测算了生产要素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他的结果是,从1909~1947年,美国人均总产值增长了约1倍,其中,87.5%的增长归功于技术进步,只有12.5%的增长可以用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来解释[①a]。在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所有投入要素的效率)的估算中,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发现,在美国、西欧、日本的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为63%、80%和67%[②a],足可见经济增长中效率的重要性。 我国建国以后,由于技术薄弱,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据测算,从1953~1990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75.07%,劳动投入占18.47%,两项合计占到94.54%,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占5.46%[①b],这充分说明我国经济外延式增长的特点。但经济增长毕竟不能长期靠投入支撑,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在我国也得到验证。据测算,1978年以后,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下降,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上升,达到31.88%。特别是在“六五”期间,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已经大于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②b]。这表明我国也没有违反经济增长的一般趋势。可以预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趋加强,效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 然而,占我国经济半壁江山的乡镇企业,却明显地与经济增长的一般趋势不协调。即使是在乡镇企业发展得比较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江苏,生产率的产出份额也不高。据测算,1981~1990年,江苏省乡镇企业所创造的净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4%,其中70%是由要素投入增加实现的,生产率提高的贡献份额占30%。而且在要素投入中,资金投入的增长占82%,劳动投入的增长占18%[③b]。这说明,80年代江苏乡镇企业的高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高资金投入带来的。这并不奇怪,我国乡镇企业根源于农村,生产力条件先天不足,是一种“草根工业”。虽然规模扩大得相当快,但技术含量却提高得不快,总体来看属于典型的粗放式增长。 二、乡镇企业粗放式增长的表现 1.乡镇企业布局不经济。我国乡镇企业初创的主要动机是避开城乡分割的行政壁垒,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小工业,由此形成“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满天星”格局。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有85%的厂址在村落,在集镇的只有15%[④b],可见我国乡镇企业布局之分散。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工业企业适宣布局在生产要素易于获得、接近市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或集镇地区。因为工业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聚集经济,适度数量企业的聚集,能带来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降低和信息的共享,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我国乡镇企业布局过于分散,除束缚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外,还带来了严重的社会负效应。例如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就大量占用耕地。据统计,乡镇企业自80年代初大发展以来,已占用了近亿亩耕地。现在乡镇企业职工人均占地面积已超过城市职工的10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本来就十分稀缺的国家来说,这种代价显然太昂贵了。 2.乡镇企业产业结构低水平重复。产业结构高度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反映产出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要反映产业结构的结构性优化。只有产业结构高度化,才能使社会生产能力和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不断地达到新的水准。一般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二、三次产业中,一、二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居高不下,是产业结构水准不高的表现。根据对1991年全国乡镇工业的产值结构分析,仅各类加工工业创造的产值就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84.7%。这说明我国乡镇企业还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乡镇企业产业结构上的低水平重复,还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同构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镇企业与城市工业的同构化。有资料表明,1988年乡镇工业与国营企业的结构相似系数达到0.75。二是乡镇企业结构在地区之间也严重趋同。以江苏省为例,苏南苏中7个市的乡镇企业都以机械、纺织、建材、化工为四大产业支柱[①c],产业结构高度趋同。 3.我国乡镇企业从总体上说技术水平不高。据测算,全国乡办工业产值中,技术份额仅占27.4%。其中内蒙、青海、甘肃3省为负数。另据江西省的调查统计,目前江西乡镇企业中有70%以上是采用传统的生产技术,乡镇企业的技术装备具有70年代水平的占30%,属于应淘汰更新的约占50%,还有20%是应报废的。乡镇企业技术水平不高,还表现在人均拥有的固定资产低,手工劳动所占比重大。目前乡镇企业的数量是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的12:1倍,比中型企业高191倍,但乡镇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只相当于前者的32.2%、后者的38.5%。按单个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计算,只相当于前者的2.5%、后者的0.2%[②c]。另据统计,1993年乡镇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0.57万元,仅相当于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13.4%[③c]。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乡镇企业人均拥有的固定资产很低,技术水平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