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五”期间乡镇企业再创发展新优势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缪齐贵 江苏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226001

原文出处:
市场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继续发展乡镇企业作为今后15年繁荣全国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作为农村经济主导力量的乡镇企业在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中如何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挑大梁的历史重任,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作出很好回答的一个事关全局的大问题。本文结合沿海地区乡镇企业的实际,拟从发展战略上对“九五”期间乡镇企业如何再创发展新优势,谈谈个人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一、正确处理好体制与机制的关系,再造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

      “九五”期间我国将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乡镇企业要把握住机遇,再创发展新优势,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好体制与机制的关系,加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快经营机制转换步伐,保持和创造乡村集体企业的机制优势。江苏“八五”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改革面最广、成效最显著的南通、连云港等地的改革实践证明,改则活,流则增。“九五”期间乡镇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应放在改革企业管理体制、创新企业制度,完善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科学管理,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在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上要继续遵循政企分开的原则,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管理体制。在制度创新上总的要遵循“资本”原则和“人本”原则。所谓“资本”原则就是要求乡镇企业在“九五”期间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追求合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寻求实现资本高效率运作的组织形式,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对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资产进行有效运营,又称资本经营原则。所谓“人本”原则,则是指在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中人不再只是获取利润的工具,而且生产本身也应当成为直接满足人的非经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工具,换言之,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乡镇企业家和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体推动作用。在机制完善上要突出建立健全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营销机制、发展机制、创新机制等在内的适应企业制度创新要求的完善的经营机制。“九五”期间乡镇企业在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上要搞好分类指导,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这是中央提出的搞活国有企业的原则,实践证明对乡镇企业的改革而言同样是行之有效的。在大中型乡镇企业的体制改革上要坚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本质特征要求进行,并创造条件,积极组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制企业和企业集团。对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微亏企业要在保证集体资产不流失,职工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的前提下,因企制宜地采取改组、兼并、股份合作、租赁、拍卖、托管及“先出售后改制”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放开放活,盘活存量。对面广量大的中间类型乡镇企业主要是搞好股份合作制改制和已改制企业的规范完善工作。从江苏南通市的成功经验看(“八五”期间该市乡镇工业产值两年翻一番,主要得益于规范化产权制度改革),重点应突出“三完善和三提高”,即:完善股权结构,提高个人股的比重,个人股由现有15%提高到35%以上,从而切实改变不少企业虽换牌子,但未转制,改革功能局限于筹资的不正常状况;完善利益分配,提高职工的风险意识,逐步弱化股金的集资功能,引导企业按照经营效益好坏决定股金分红的有无和高低;完善运行机制,提高“三会”决策权威,使乡镇企业逐步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经济机体的细胞。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在“八五”期末改制企业已占全省乡村企业一半以上的基础上,“九五”期间应率先完成企业改制改组任务。沿海其他省份同样要加大改革份量。

      二、正确处理好总量与质量的关系,再造乡镇企业规模经济的优势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乡镇企业大多已基本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实现了第一次创业;拿江苏来说,“八五”期间乡镇工业已成为全省工业顶梁柱,全省工业生产总量中乡镇工业“三分天下有其二”(95年乡镇企业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85%,占工业总产值75%)。在发展战略上70年代靠了一个“早”字,80年代靠了一个“多”,90年代靠了一个“大”字。大中型乡镇企业已成为支撑江苏乡镇经济大厦的台柱子,据统计,1995年江苏已有大中型乡镇企业1200多家,其所创税占全省乡镇企业利税总额的40%,占全省所有大中型企业的三分之一。乡镇企业要在本世纪全面实现小康和2010年初步实现现代化的跨世纪宏伟目标中承担起挑大梁的历史使命,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趋势,正确处理好扩张经济总量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关系,突出发展规模经济,着力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从而再造乡镇企业规模经济的优势。(一)发挥现有优势。按照“一大三高”(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高)的要求,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大项目为依托,以优势骨干企业为核心,继续组建一批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乃至跨国界的大型乡镇企业集团,实现市场国际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管理现代化、产品高档化,使之成为一支能够抗御市场竞争风浪的支撑乡镇大局的骨干带动力量,本世纪末大中型乡镇企业的固定资产、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在所有大中型企业的占比要提高到新的水平。(二)着力培育名牌。以名优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为依托,拓展国内外市场是乡镇企业特别是苏南、广东等地乡镇企业腾飞的诀窍。“九五”期间沿海地区要依据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产业政策及市场需求,突出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现代规模经济的要求进行区域分工,抓住各自的特别是能为中西部地区提供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优势行业,利用这些行业强烈的增长带动效应和市场扩张势力,突出培育国内外驰名商标和名人、名企,从而带动本地乃至外地(含中西部地区)一批市场占有率高、投资回报率好的上规模的骨干企业和上批量的拳头产品,在保证经济运行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扩张乡镇经济总量。(三)花大力气培育规模乡镇这一区域“巨子”。沿海地区特别是苏南乡镇企业发展实践表明,现代经济呈现集团竞争、集团瓜分市场的走势,区域经济中的一个或几个集团、企业搞大搞好了,可成为本地区的顶梁柱。有鉴于此,江苏南通市确定2000年全市20个乡镇为重点乡镇,从1996年开始实施“二0三0”工程即确保每个乡镇“九五”期末工业产值完成30亿元(全市能拿到600亿元产值),所属各县(市)区重点抓50个乡镇(其中南三县(市)力争“九五”期末平均每个乡镇企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北三县(市)平均15亿元以上),50个乡镇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200亿元,这样2000年该市就可创造1800亿元工业产值。这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做法,各地可因地制宜地培育各自的区域规模“巨子”,为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打牢基础。(四)突出以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实现集约经营。适应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新形势,为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乡镇企业中的丝绸、纺织、机械、建材、电子、精细化工、轻工食品、汽车、钢铁等传统支柱产业和新材料、生物、信息等新的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今后都应以规模、集约和集团式的形式组织,形成规模效应。(五)突破三产和一产领域,积极促成组建一批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综合商社和一批集贸工农于一身的农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化、社会化农副产品基地。(六)加强对乡镇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在突出抓好乡镇大中型企业的同时,要通过搞好服务,促使更多的企业逐步走上规模经济路子或者向小而专、小而精的小“巨人”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