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乡镇企业发展的四大走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乡镇企业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崔秀斌 陈志刚/文)

      今后15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一是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适应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沿海乡镇企业应按照四大走向规范化发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乡镇集体企业发展的一个制度障碍,就是政资合一,政企不分。80年代以来的承包制改造,为政企初步分开迈出可喜的一步,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为使乡镇企业走上规范化的轨道,成为真正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沿海乡镇企业的企业制度改革,应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试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可行途径。

      (一)优化产权结构,推行股份合作制。比较股份制而言,股份合作制有较强的适应性。优点在于:大量引进职工个人股,改变了原企业产权单一的被动局面;以股权形式界定产权,有利于产权明晰。股份合作制改革中的财产折股合作型,涉及到“原始投资”问题,所以必须对原乡镇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按其原始来源,适当处理,各地情况不同,处理方法允许有差别。对于资产投入时未定协议,凡乡镇主管部门已收取资产占用费、管理费、实物资产折旧费而未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对投入的资产界定为债权关系,能更好地明晰产权。

      (二)建立乡镇企业产权市场,合理引导产权流动。鉴于沿海乡镇企业发展状况,目前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统一的、向国内外开放的产权市场。对于产业关联性较强的企业,允许通过参股、兼并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对一些亏损、确无发展前途的企业,实行拍卖和兼并,将产权转化为价值形态进行新的投资;对于部分确有发展前途的亏损企业,允许以一定契约形式,由经营业绩好的企业实行托管经营,使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三)对骨干乡镇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股份合作制适用于规模小的企业。其缺陷是入股退股自由,企业不稳定,淘汰率通常较高。因此,对于经营业绩好、产品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应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规范企业的产权关系,建立法人财产制度,健全内部治理结构,使之走上正规化发展道路。

      实现规模经济

      沿海乡镇企业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70年代至80年代,企业处于原始积累时期,产业结构以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以各地分散的方式进行。90年代,我国已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在这种大背景下,沿海乡镇企业正面临以质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第二次飞跃,产业选择必然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规模经济发展是必然趋势。

      借鉴第一阶段的经验,沿海乡镇企业规模经济发展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选择经营业绩好的企业或拳头产品为主体,建立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这种以资本集中方式实现的规模经济,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不需增加大量投资,在不长的时间内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2)把企业规模经营与城镇化结合起来,把分散的乡镇企业引向县级城镇工业小区,使企业集聚效益与城镇化发展相互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实践证明,组建企业集团,开办乡镇企业发展小区,已成为沿海乡镇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两条有效途径。

      推行西进战略

      近几年,沿海部分乡镇企业开始内迁,经济界人士称这种现象为“西进战略”。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创立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不平衡发展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方面可能使先发展地区发展更快,使后发展地区发展更慢,形成所谓“回波效应”;但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形成“扩散效应”,即先发展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自然资源限制及市场规律作用,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因而产生了向后发展地区转移某些产业、资金和技术的要求。

      进入90年代,沿海乡镇企业正由“轻型化”发展转向重化工业为主,以资资金、管理和技术的增长为主要内容。近几年沿海地区工资成本上升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失去比较优势。比较而言,中西部的经济比较优势在于尚待开发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乡镇企业宜选择以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中西部地区只要解放思想,创造良好的引资环境,东西合作必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外向型经济向深度发展

      沿海乡镇企业从一开始就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方向,但是发展深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三来一补”占相当比重;出口产品以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粗加工,低附加值,在国际上名牌产品不多;外商投资以直接投资为主,一般用过时的机器设备折价入股。

      随着经济发展,沿海地区工资成本上升较快,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丧失成本优势,产业结构升级和外向型经济向深度发展势在必行。今后15年内,这种发展势头具体表现在: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提高产品的加工深度或共同开发新产品;引进国外80年代基本成熟的技术、机器设备以及先进的管理知识,引进“洋才”,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产品出口以耐用消费品为主,部分产品享有国际声誉;随着沿海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间接融资日渐增多。

      现在沿海地区已有部分乡镇企业认识到这种发展趋势,迎头赶上,成为外向型企业的佼佼者。沿海乡镇企业只有抓住90年代国内产业调整的机遇,进一步深化外向型经济,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