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乡镇企业再上新台阶的关键之举

——提高职工素质,加强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作 者:
穆紫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学海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提高职工素质是新时期乡镇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

      在中国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中,已有近亿万的农民走出了田埂走进了工厂,实现了职业的身分的重大转变,这是80年代至今中国农村最为引人注目的变迁事实。在90年代乡镇企业再上新台阶中,企业要想形成规模经济,同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须加快技术更新,提高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推动职工群体素质的提高已构成新发展阶段乡镇企业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内容。

      1、乡镇企业职工素质在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地位

      当前,在塑造乡镇企业的文化优势中应高度重视对企业职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因为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最短缺的就是人才和技术。在分工趋势越来越专业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直接影响到当地企业发展后劲和发展方向,影响到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便是得益于当地人文素质的优势。

      具体来说,职工素质在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首先,提高职工素质是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主体标志。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中也是把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只是把职工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手段,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企业,非常讲究在职工的技术训练和技能训练上投资,以此作为提高效率、获取更多剩余价值、更多利润的必要手段。这种作法实质上把人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所谓培养人才,不过就是为了改进工具性能、提高使用效率而己。而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发展和职工发展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人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形成有利于企业和人才发展的环境和动力,企业能否提供一个适于人的各方面素质、才能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便成为衡量一个当代企业或优或劣、或先进或落后的重要标志;进而人的素质提高自然成为当今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中心议题。

      其次,提高职工素质是培育乡镇企业质量文化的基本动力。人既是企业发展的目的,又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既是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又是质量文化的归结点,同时职工素质培养也必然贯穿于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当今社会,新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不断涌现,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层出不穷。企业要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形势,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就必须对全体职工不断地、适时地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现代教育理论发现,一个人在校学习的知识仅占他工作中所需知识的十分之一,其余90%的知识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补充,所以对职工的培训是造就和不断开发人才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正因如此,已有不少现代企业或公司把原来的“人事部”更名为“人力资源部”,其目的在于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开发企业内的人才资源,这是现代经济成长的大势所趋。当前一些发展较成熟的乡镇企业都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对职工素质的重视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而我们可以预见,建设当代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将拥有更好的基础和更强的推动力。

      2、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的基本构成

      乡镇企业职工的素质是个内涵广泛的综合性概念,我们根据乡镇企业发展和对职工素质发展的主导要求,将乡镇企业职工的主要素质内涵归纳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政治思想品德。这是企业职工素质的核心要素。在乡镇企业职工的政治思想品德中包括了职工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对党的基本方针、路线的拥护;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事业的责任感,对同志的关心与协作精神;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和企业精神的弘扬;对各种行为规范的遵守和主人翁的积极参与意识;爱厂如家和对企业公共财产的珍惜等等。这些都构成了职工全面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是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导向系统的中心内容。

      第二,文化技术素质。这是企业职工能否适应企业发展要求、能否扮演好自身的职业角色的重要内容,也是乡镇企业质量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职工文化技术素质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包括每个职工的文化水平(程度)的高低以及文化结构是否同企业类型、产品生产要求相适应;二是技能素质,包括职工的业务技术和工作能力。乡镇企业职工要适应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企业的要求,不具备独立完成本岗位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就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也无从谈起。在现代化进程中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还有个不断提高、更新的任务。面临着产品不断更新、技术不断提高、设备不断改造、竞争日趋势激烈的挑战,职工原有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更新和提高,即使原有文化程度较高、技术较熟练的工人也必须不断学习、持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岗位业务技能。

      第三,内在心理素质。这是乡镇企业职工身心发展的重要激励因素,也是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好坏的重要内因。心理素质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反映了心理特质和心理特点,包括职工的价值观念、性格气质、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等,当前的改革开放进程,对提高乡镇企业职工的心理素质要求特别迫切,不仅要求他们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主体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还要求他们具有承受改革的现代风险意识和加速企业发展所必须有的效率观念。以往人们较注重对身体素质,思想品德和文化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职工的心理素质,构成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这便要求我们在下一阶段的乡镇企业发展和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中更加重视对企业职工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的分析评估

      1、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的现状

      乡镇企业职工阶层是当代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产物,是80年代较发达地区农村中新崛起的阶层;一般而言,在农村各阶层中,乡镇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较高,这不仅表现在他们具有拥护改革开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增强集体意识的较高思想素质,也体现为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高于农村其他群众成员。和城市工业相比,80年代崛起的乡镇企业更加直接地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乡镇企业职工特别是供销人员密切关注着外在市场的信息。这一切都带来他们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视野的大开阔,这对原先较为封闭、带有小农习性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次思想理念、行为方式的大飞跃,是从农民变为工人的重要标志。现代乡镇企业职工不仅和企业发展目标相认同,而且能够较好地遵守企业规范,有较好的协作意识,以维持企业正常的经济运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