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调整初期的“纠错”问题研究  

——以引洮工程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彦文,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上海 200241

原文出处:
党史研究与教学

内容提要:

“大跃进”时期,甘肃省集全省优势资源,兴办超级水利工程——引洮工程。在“左”倾指导方针下,引洮工程修建期间无偿调拨了大批劳动力和物资,工地上的干部也为维系这一红旗样板工程多次更新换代。国民经济在60年代初期遭遇严重困难,引洮工程被迫下马,甘肃省委随即在引洮工地上进行物资退赔和干部甄别复查的善后处理工作。本文从一个个案的角度,考察中共如何从上述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实事求是地处理危机,以将“大跃进”时期“大办”基建工程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5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8(2015)01-0075-09

      “大跃进”运动以追求经济建设上的大规模和高速度著称,以“大办”为特征,全国掀起的生产建设高潮表现在各行各业。以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大型水库(库容≥1亿立方米)建设为例,据1961年统计,“1949年5座,1957年21座,1960年动工兴建与续建的曾达300座。在这300座中,截止1961年已建成与基本建成的87座,已拦洪尚未建成的84座,共171座。连同1960年以前建成与基本建成的共计139座,已拦洪尚未建成的87座,两项合计226座。”①单1958年施工的大型水利工程全国共计135个,投资约10.74亿元②。国家水利部门认为“全国很多大型水库和大型灌区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工兴建的”,但“由于不少工程,不按基建程序办事,缺乏前期工作,仓促上马,违反自然规律和人力物力的可能条件,造成很大损失”,甘肃的引洮工程即是一例③。

      196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遭遇严重困难,从1960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进入经济调整时期。在中央“有些工程,特别是某些水利、钢铁、机械工程,必须坚决地暂时停下来”④方针的指引下,各地对在“大办”浪潮中兴办的基建工程进行统一摸底和整顿,对一些难以为继的基建工程做出暂停或彻底下马的决定。由于兴办中“一平二调”的“共产风”盛行,这些基建工程多无偿调拨了当地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物资,引起百姓极大不满。而这些大型基建工程多为当地的政绩样板,“左”倾指导方针使得政治运动接连不断地出现在工程上,大批干部无辜受牵连,严重打击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实事求是地改正错误,各地随之在这些基建工程上采取了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纠正举措。经济上,把平调物资给百姓以最大限度的退赔;政治上,对在这些基建单位上历次政治运动中受不公正待遇的干部,进行复查和甄别平反,是对跃进时期“反右倾”运动中所犯扩大化错误的初步纠正。这些举措调动了群众和干部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由“大办”工程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加快了国民经济的调整步伐。

      以往学术界讨论过农村的退赔问题⑤和60年代初的甄别平反问题⑥,但鲜有从“大办”浪潮中兴办基建工程如何进行善后处理的角度因应这两个问题。本文拟以引洮工程⑦为个案,探讨中共如何实事求是地处理由“大办”而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一、引洮工地上的经济“纠错”:物资退赔

      在1959年4月的上海会议上,为纠正“共产风”问题,中央要求“对人民公社建立以来的各种账目作一次认真的清理,结清旧账,建立新账”,号召全国展开“算账”活动⑧。1959年六七月份,引洮工程上进行了一次全面大算账的活动,“当场兑现给工区(县、公社),民工生活、工具、车辆、器材、医药等费共计1030万元”⑨,基本清算了此前引洮工程平调各县、公社的物资。因此,到1961年清算退赔平调物资活动中,主要针对的是1959年7月以后的平调。

      在1960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中央要求“社队各级和县以上各级各部门的平调账,都必须认真清理,坚决退赔”,并规定“要强调退赔实物。原物还在的,一定要退还原物,并且给以使用期间应得的报酬。原物损坏了的,修理好了退还,并且给以适当的补贴。原物已经丢失或者消耗了、无法退回的,可以用等价的其他实物抵偿”⑩。甘肃省的“退赔”即遵照此指导精神。1961年3月,省委发出指示要求“公社化以来,省、专、县、社举办的水利工程,不论是否完工,所花费的劳力、畜力、材料,占用的青苗、树木,使用或损坏了的工具、车辆等,都应清算退赔。那一级举办的,由那一级清退。前一段虽然作了处理,但不彻底的,再进行彻底清算退赔,一定要把应该退赔的财物,退到原被平调的单位或个人。”(11)。

      具体到引洮工地上,工程局党委称“本着‘破产’还债、坚决退赔的决心,拿出工程的全部家当,坚决、全部、彻底地进行退赔”(12)。退赔工作从1961年4月开始,主要分三个步骤。引洮工程的平调主要来自个人、集体和全民(即公家),退赔首先要算出平调这三个来源的具体数目;其次,对引洮工程现有物资进行清理折价;最后按照“留足留够工程所需用的物资,并进一步拿出更多的实物彻底退赔”的原则对上述三个平调来源进行退赔。

      计算平调账步骤由省委派来的工作组协助。经过三个多月的工作,基本算清了平调账。所平调物资都折合成人民币,“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上调物资以原调拨价加运费按新旧程度折旧核定;退赔物资一律不加运费只按国家调拨价计算”,除去1959年全民算账运动中已退赔金额,“从58年开工到61年3月底还平调了3200多万元”(13)。这是此次需要退赔的总数。

      其次,对工地上现有物资进行清理和登记。随着1960年12月的民工精减,各工区都对工地上的钢材、水泥、木材、爆炸品等四大工程器材和几种主要工具进行清点和登记。“总计钢材1646吨,轻轨345吨,木材3032吨,黄、黑炸药2439吨,钢钎180吨,撬杠116吨,洋镐74943把,铁锨94455张,磅锤50994个,板镢29243把,胶轮架子车3556辆,包胶轮木车1855辆,木轮车13356辆。”(14)这些物资分别存放在兰州、陇西、会川、岷县、卓尼以及古城至马河镇的施工点上。上级规定,这些器材清理和退赔的原则是“凡属工程所需而又感货源缺乏的各种器材,必须保证留足工程用量,分别运往古城、陇西、会川等点集中保管,留足后的多余器材,其中工程尚不使用易于霉变失效或已经霉变用废的材料、工具等按农业生产需要,尽先作为赔退的实物或赠送给当地县社农业生产;不适用于农业或按规定必须上调的器材,申请省上上调。”(15)在这一原则下,物资器材的处理大致有四种途径:一是首先满足古城水库的维修和防洪需要;二是上调省上,由省委统一安排处理,如外调给同一时期修建的昌马河水库工程、刘家峡水库工程等;三是就近支援当地公社,用于农业生产;四是退赔给最初平调这些物资的公社、生产队。这一处理先后顺序显示仍旧遵循“先国家、再集体、后个人”的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