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高校的四大职能。科学研究是服务社会的原动力,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保证,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体现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文化传承的基础。我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历来都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国家对科研的投入也在逐年加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科学研究领导世界潮流并产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是世界一流大学排名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一般高校而言,科研能力也是影响其社会声誉及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纲要提出,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将达2.5%以上。可见,科技创新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与必由之路。虽然目前不少高校在科研方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与工作重点安排上不太合理,但科研在高校中的地位及对国家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未来高校科研投入将进一步加大,高校科研将是推动国家创新的重要力量。 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广泛、使用方式灵活,但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内部审计功能缺失,科研经费存在管理盲区,科研经费管理与新形势下科研的发展不相适应,成为高校腐败的重灾区。高校科研经费腐败危及教师个人的学术与业务提升,危及学校的学科发展与科研水平的提升,浪费国家的资金并影响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据调查,用于科研项目本身的经费只占40%左右(邱晨辉,2011),一些重大科研经费腐败触目惊心。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关于科研经费研究的文章已有不少,多数从工作实务、内部审计或内部控制角度进行了分析,从风险导向视角对科研经费深入分析的研究很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也称风险管理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阶段,基于风险导向视角,根据高校科研目标需要,加强内部审计降低科研经费的管理风险与审计风险,确保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风险缘由 (一)经费来源与项目不匹配 高等教育的经费方式主要有“基数加发展”、“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基本支出加项目支出”等方式。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投入长期缺乏“成本效益”原则,投入与产出失调,缺乏对经费使用效益的评估与考核机制,导致科研项目“重申请、轻管理”、“重项目,轻财务”。 与高校教育经费总体投入机制不同,科研项目通常是“定额拨款”,拨款金额控制权限在上级主管部门,科研项目属于“包工包料”的全包业务,项目金额与项目需要常常不完全匹配,当项目经费金额较高时,必然导致项目成员想方设法多花钱、乱花钱、浪费钱;当项目经费金额较低时,必然导致项目成员处心积虑的偷工减料,草草收工,只求顺利通过验收。经费拨款时间通常与项目周期也不匹配,项目完成有明确的时限,经费下达通常会滞后,项目开工期间没有经费,项目要结题时经费还没有花完,项目成员会使用一些非项目用途的虚假发票套取项目经费。 科研项目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项目申请时更注重专业学术评审,对经费用途只是象征性审查,科研经费预算随意性高、盲目性强,经费预算缺乏科学性与可行性,对项目实施各环节估计不足,项目实施中无法按照项目经费使用计划支配,项目经费预算与项目经费使用不匹配。 (二)经费使用规定不合理 各高校科研经费列支项目稍有出入,但大同小异,有着较为一致的规定,这里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其科研经费主要列支项目如下:图书资料费(小于等于1 000元/张)、办公用品、耗材、咨询费(含公司咨询费与专家咨询费)、市内交通费(含临时停车费、高速通行费、出租车费、市内公交卡充值费和车辆燃油费)、会议费、劳务费(支付给直接参与项目研究的在校研究生和其他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差旅费、出版费或版面费、印刷费、通讯费(指宽带上网费、手机和固定电话通讯费)、设备购置费(列入学校的国有资产),另规定原则上不予列支食品、饮料费。上述经费列支相对比较全面,一些高校科研经费还少于中央财经大学的科研经费列支范围,如有的高校科研经费列支项目只有图书资料费、版面费等极为苛刻的项目。 加强科研经费的列支项目管理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列支项目与科研项目研究实际成本支出项目是否匹配。科研项目的成本构成包括直接材料(如资料、实验原料、耗材)、直接人工(项目团队的时间付出与智力付出、专家指导费)、间接费用(如必要的差旅费用、会务费、管理费用)等。与一般产品制造成本类似,科研项目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一般产品制造成本又不同,科研项目成果与人工智力付出极为相关,科研项目成果是“高智力劳动成果”,科研负责人及团队的学术积累与精力投入十分重要,是科研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科研项目的申请与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的心力,费用列支范围要求科研人员需要不吃不喝,除咨询费与研究生劳务费外,科研项目人员的收益却没有任何体现,其结果一方面是科研人员在除职称驱动外科研积极性低、消极怠工,另一方面部分科研人员弄虚作假、巧立名目,如一些导师以研究生名义违规骗取科研经费。 (三)经费日常管理不到位 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有纵项、横项及学院自己立项或配套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导致相关费用使用政策与标准也不完全相同。从项目委托关系看,项目团队(负责人)受国家、省、市相关部门或学院、企业委托完成各类各级项目;学院受国家、省市委托完成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多头管理,管理责任落空的现状。科研经费的使用涉及科研、财务、院系、审计、监察、国有资产等管理部门,科研部门和院系重在审查科研的立项数量与层次;财务部门代管科研经费进行总量控制,不用自己的钱不心疼,一般只做票据合法、合规审查;科研经费购置设备常常游离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之外;审计、监察因高校机构设置、领导重视程度等一般只做少量的专项审计或审查,未能形成全面、系统的审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