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01
分类名称:文化创意产业
复印期号:201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基础与取向

       孙若风(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前线》,2015.2.36~38

       在日益逼近国民经济支柱性目标的时候,文化产业内部悄然发生着变革,或者说发生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转型升级的跑道上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化产业政策也见微知著,引领和推动潮流,成为这一发展趋势的促进者。尤其是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表明中央政府层面对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新的定位和思考,体现了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产业的思想逻辑和政策逻辑严整地契合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逻辑。因此,新的政策取向,实际上就是文化产业发展新的风向标。

       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和协调发展,分别体现了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性、超越性和共同性。文化产业这些新属性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因为今天中国开始进入一个真正的文化时代。文化产业的特色发展,本质上是中国文化独有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气质主导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走势;融合发展,顺应的是全社会对精神文化广泛覆盖和融入生产生活之中的需求;协调发展,则显示出文化追求的共同性,文化产业正在凝聚起几乎所有方面的文化力量。总体看来,当前文化产业三个发展特征,分别从产业内容、产业方式、产业结构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产业新的趋势和面貌。这是文化产业新的自觉,显示了文化产业发展在经过草创阶段之后的科学发展、理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这种发展方式是文化产业在弯道超越时仍然高速前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的中国乡村文化及其产业化问题研究

       李娟(宿州学院)/《学术交流》,2014.11.123~128

       我国目前正步入快速城镇化时期。城镇化是逐步实现城市文明主导社会结构的过程,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必然和理性的选择。“乡村文化是中国社会数百年来形成的一整套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乡村文化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潮流之中。发挥区位优势实现乡村经济稳步增长,推进乡村文化资源与现代产业有效对接,已经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乡村文化产业化就是由文化和产业组成的整体系统,其中两者具有互动同构的关系。文化产业化根源于文化价值,而文化价值则植根于人类社会生存的内在需要。有效保护和开发乡村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化的深度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我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具有一种演进性的特征,行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之中,随着城乡二元壁垒的逐渐破除,乡村文化产业不仅限于手工艺品及民间演艺和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现代传媒和影视等行业也逐步活跃起来,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发展模式,与文化产业的区域性和特色乡村文化高度契合,文化产业发展要求地理区位上的相对集中和生产创作中的相互匹配协调。文化产业依托的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地域性,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更强的集群化特质,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目前,中国以乡村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乡村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将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在繁荣农村经济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选择。“小城镇”主要是指一种从乡村社会转变为多种产业并存而且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型的过渡性社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就是乡村文化产业的“小城镇”模式发展。建构乡村文化产业经济合作社则是开发乡村文化资源的最优策略。当前乡村经济合作是市场化的产物,乡村合作的发展态势必然与整个经济结构的变迁相呼应。乡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已经从农业生产领域延伸到乡村文化产业领域。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文化产品的生产都有着共同的现实基础。乡村文化植根于农耕文明,文化产品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乡村文化作为重要资源被重新评估,文化要素凭借产品形式获得表达并取得经济上的收益,相适应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必然要突破原有的范畴与资本的逻辑达成一致。乡村文化与农业相同的制度环境是乡村文化产业采取合作经济模式的内在根源。近年来,乡村文化产业合作的实践证明了这是乡村文化产业化的重要生长点。建立乡村文化产业合作社有利于集聚诸多生产要素,从而增强乡村文化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