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艺产业投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玉(1974-),女,汉,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历史学(文化产业方向)博士,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艺术与传媒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艺术与传媒产业管理,山东 济南 250022;杨杨(1978-),女,汉,山东蓬莱人,经济学博士,济南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货币金融制度,山东 济南 250022

原文出处:
艺术百家

内容提要:

文章对中国演艺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找寻演艺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指出由于演艺产业自身特点所限,对资本吸引力较弱;配套金融服务、人才缺乏,演艺市场与金融市场无法有效对接;政府金融扶持方式有待完善等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演艺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建议。


期刊代号:G01
分类名称:文化创意产业
复印期号:2015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J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5)01-0099-06

      演艺产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资金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投融资问题是关系演艺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问题。目前来看,世界发达国家在其近百年的演艺产业发展中,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投融资体系,为本国演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我国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把演艺作为事业,由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包揽。真正把演艺作为一个产业来办,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由于演艺产业起步较晚,总体来看,演艺产业投融资取得了一定的改革红利和较大进步,但演艺产业投融资体系还很不健全,投融资机制还很不完善,投融资方式单调匮乏,融资效率不高,投资效益也不尽人意,这些问题是阻碍我国演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基于此,本文对中国演艺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找寻演艺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投融资策略的路径和措施,为促进我国演艺产业投融资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中国演艺产业现状

      (一)呈现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演艺产业是文化产业体系中基础性产业之一。随着近些年来,国家相关利好政策的推动,演艺产业逐渐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在市场端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一方面,演艺产业所涉及的门类和形式较为丰富,为演艺产品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2003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撰文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对于中国新兴的文化产业来说,启动并整合、包装这些文化资源,就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并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有可观的优势。”演艺产业的发展必然也要借助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和深厚的文明底蕴,从中汲取产业发展的养分。中国演艺产业的发展既有悠久的绘画、雕塑、建筑、服饰历史,还有戏曲、民乐、剪纸、皮影、年画等民族民间艺术[1](P.129),加之与外来文化的有效充分交流融合,中国演艺市场出现了门类多元的演艺形式,西方的歌剧、交响乐、芭蕾、现代音乐剧和中国本土的民族民间歌舞、杂技、戏剧、皮影、曲艺等同时在演艺市场存在,竞相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演艺产业的多元化格局还源自市场主体的多样化。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院团转企改制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截止2012年,全国演出团体约计13000家,其中国有演出团体近2700家,民营演出团体10000余家,演出经纪机构3059家,专业演出场所1966家。2012年全国各类演出经营机构总计约18000家。目前来看,演艺产业中国有演出院团、改制后的国有演出院团、民营演出院团、外来演出院团以及混合型演出院团并存,此外,还包括各种类型的演艺经纪结构和专业演出运营场所,多种所有制的演出主体结合自身优势在演艺市场上开展形态多样的演出经营。

      (二)较强的区域性和层次性

      演艺产业由于演艺内容形式的不同而呈现较强的区域性和层次性。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孕育了不同的地方文化,就拿表演艺术中的戏曲来讲,其就有着十分浓重的地方色彩。除了流行全国的京剧,还有像秦腔、川剧、豫剧、婺剧、淮剧、吕剧等,由于这些表演艺术基本采用地方戏曲语言、戏曲声腔,尤其是方言的运用,传达内容也基本是地方上熟悉的段子,然后通过直白、通俗的形式演故事,又往往表现出“肤浅”的特点,因而其演出针对人群主要就是当地有着共同“文化基因”的观众,形成的演艺市场也较为集中和固定,很难突破现有的演出市场范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方性演出市场和演出产业。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尽管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演艺产业有着丰富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但受限于各项条件,演艺产业的资源分布出现了不平衡的格局。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本身经济实力较强,演艺市场起步较早,演出设施较为先进完善,产业发展较为成熟,不光有传统的演艺行业,也有现代演艺行业,因而观众能够观看到的演艺资源也较为丰富;而中西部地区演艺产业的发展很多都还停留在传统演艺范畴,现代性的表演艺术所占比例还比较低。当然,不同区域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演艺产业发展格局也与之十分类似。

      

      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所关注的表演艺术也差异很大,细分市场特征明确,像京剧、歌剧、交响乐等较受中老年人的欢迎,而像时装表演、音乐剧、演唱会等较受年轻人的喜欢,而且随着动漫艺术的蓬勃发展,传统演艺文化资源与动漫结合,皮影动漫、民间角色扮演成为演艺产品服务中的新现象。

      (三)尚未健全的产业收益模式

      根据文化部2009年发布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演出收入是指门票收入、捐赠款物、赞助收入等与演出活动相关的全部收入。演出成本是指演职员食、宿、交通费用和舞台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场地、宣传等费用。”其中,票房收入是指演出场所通过售票方式获取的收入,不包括公共服务类演出、乡村演出和其他非商业演出活动的收入。演出其他收入是指演出机构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服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物业出租、服装道具销售、人员培训等业务收入[2](P.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