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空间形容词的空间量

作 者:
徐今 

作者简介:
徐今,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大连 116024)。

原文出处:
汉语学报

内容提要:

空间形容词是对物体的空间量进行说明的形容词,包括“大/小、高/低/矮、长/短、宽/窄、厚/薄、粗/细、深,浅”15个成员。本文从维度、距离、方向等三个方面系统考察分析汉语空间形容词的空间量。空间形容词在维度突显上有强弱差别,在空间距离上有连续距离和间隔距离之分,在方向属性上呈现出有无之别和类型之别。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引言

      具体名词和空间形容词的组配是不自由的,像“个头、房屋”等只论“高/矮”不论“长/短”,“头发、胳膊”等只论“长/短”不论“高/矮”,“水”论“深/浅”,“雪”论“厚/薄”,“球”论“大/小”,“沙”论“粗/细”。毫无疑问,名词受哪些空间形容词的修饰与空间形容词的空间量有直接关系。充分了解空间形容词的空间量,不仅有利于探索空间形容词与名词的组配选择,还有利于深入分析空间形容词的认知语义。

      空间形容词指的是对物体所占据的空间量进行说明的形容词,包括“大/小、高/低/矮、长/短、宽/窄、厚/薄、粗/细、深/浅”15个成员,汉语语法学界一般将之称为空间维度词(任学军2001、朱莉华2011)。我们认为,维度只是空间形容词空间量的一个构成因素,空间形容词的空间量不仅与维度因素密切相关,还与距离、方向等因素相关,把空间维度词改称为空间形容词有利于突破维度视角的限制,多侧面地来分析这类形容词的空间量。本文拟从维度、方向、距离三个方面对汉语空间形容词的空间量进行综合考察。

      二 维度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维”是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构成空间的每一个因素(如长、宽、高)叫做一维,如直线是一维的,平面是二维的,普通空间是三维的。

      形容词不对应实体,本身没有维度,划分空间形容词的维度实际上是区分其所修饰事物的维度特征。现实中所有物体都是三维的(即使很长的绳子也有宽度,很薄的布也有厚度),之所以物体能按维度进行划分,是因为人有自己特有的看待空间的方式,语言再现的空间并不是真实世界的翻版,而是经过认知过程的加工。人们可通过突显三维物体中的一个维度来强调物体的某一个空间特征而忽略掉另外两个维度,从而得到一维物体的图式,如强调“桌子”的长度忽略其宽度和厚度;也可以通过突显三维物体中的两个维度而忽略另一维度,从而得到二维物体的图式,如强调“布”的长度和宽度而忽略其厚度。一维突显的物体有“棍子、针、绳子、河”等,二维突显的物体有“纸、叶子、布”等,三维突显的物体有“箱子、瓶子、洞”等。

      与物体经过认知过程的图解形成维度突显相适应的,是语言世界有专门修饰维度突显事物的空间形容词,也即人们选用不同的空间形容词来描述物体的不同维度。据此,“大/小、高/低/矮、长/短、宽/窄、厚/薄、粗/细、深/浅”这15个空间形容词按所修饰物体的维度特征可分为两大类:维度突显的空间形容词和维度不突显的空间形容词。

      2.1 维度突显的空间形容词

      维度突显的空间形容词有三组:

      A.一维空间形容词:高/低/矮、长/短

      B.二维空间形容词:宽/窄

      C.三维空间形容词:深/浅、、厚/薄

      三维空间形容词在维度上是最复杂的,也是儿童最晚习得的空间形容词。试看研究者对儿童空间形容词习得顺序所进行的调查(“>”表示先于)。

      a.大小>高矮、长短>高低>宽窄>厚薄>深浅(Clark 1972)

      b.大小>高矮、长短>粗细>高低>厚薄、宽窄(朱曼殊1986:161~174)

      c.大小>高矮>长短>粗细、深浅>厚薄(胡德明2003)

      a组没考察“粗/细”、b组没考察“深/浅”、c组没有考察“宽/窄”,三组数据虽不完全一致,但基本呈现出一个共性——维度越简单的空间形容词越容易习得,维度越复杂的空间形容词越不易习得。“大/小”是维度不突显的空间形容词,是最简单易学的,“高/低/矮、长/短”是一维空间形容词,较早被儿童习得,“深/浅、粗/细、厚/薄”是三维空间形容词,处于习得序列的尾部。

      “深浅”维度的认知复杂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深/浅”所刻画的事物需依赖容器而存在,事物与容纳该事物的容器构成一个三维突显的整体。试看:

      (1)湖水很深。

      (2)瓶里的花插得很深。

      (3)银子埋得很深。

      三个例句中,“深”所描绘的事物“水、花、银子”都无一例外地处在容器之中,“水”是容器“湖”的容物,“花”是容器“花瓶”的容物,“银子”是容器“土地”的容物。如果某个事物不依附于容器而独立存在,那么它就不受“深/浅”的修饰,如“雪”,“雪”从天空降下之后,不会像雨水一样流入海洋、湖泊、沟渠这些天然容器之中,而是在地面堆积,故而“雪”多受“厚/薄”修饰,不受“深/浅”修饰。

      其二,事物与容器存在三种不同的关系:

      A.事物完全占满容器,如例(1)的“水”与“湖”。

      B.事物在高度上占满容器,如例(2)的“花”与“花瓶”。

      C.事物处于容器的底部,如例(3)的“银子”与“土地”。

      其三,“深/浅”除了可描绘容器中的事物以外,还可以单独刻画容器。

      (4)湖很深。

      (5)花瓶很深。

      (6)洞口很深。

      三个例句中的“湖、瓶、洞”都是容器,容器中可以有容物,也可以没有容物,无论是哪种状态,都可以被“深/浅”修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