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经济责任审计是运用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结合中国特色审计实践产生的一种制度创新。它是指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强化权力监督、推进国家治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反腐倡廉建设以及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述评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 经济责任审计概念的提出虽然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但是其以各种名称、形式作为审查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活动却由来已久。自从国家诞生伊始,审计就作为服务国家机器的重要制度之一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确立下来。《周礼》记载,以百官所治文书账册的交叉稽核为基础的政绩考核于各年度终了由冢宰总管、司会和宰夫具体执行,报告于周王,并决定对百官的升迁或罢黜。这实质上就是对官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并以审计结果为基础进行任免和奖惩,可以称之为经济责任审计的萌芽。之后在春秋时期建立的“复计著”报告制度要求官员定期逐级向上级报告工作,上级对下级审查考核,可视为最早的定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由战国时期的“上计”制度,到始于秦朝,发展完善于汉、隋的御史监察制度,再到隋唐时代的比部制度,清朝的都察院等,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经历了不同形式的发展完善,并对维护君主统治和国家的经济基础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到1982年,实行财政与审计相统一的制度,国家不设立审计机构。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设置审计机关,审计制度开始恢复。此时审计针对各级政府的财政金融、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称之为财政收支审计或经费收支审计等。真正命名为“经济责任审计”始于1985年的“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源于我国国有企业陆续实行的厂长负责制下,监督审计厂长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为企业领导干部考核奖惩提供依据的审计实践活动。2006年新修订的《审计法》进一步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依据。2010年中办、国办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范围和层次进行了拓展和提升,在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为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进一步细化的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14年中央七部委联合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和审计结果运用等。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主要围绕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促进依法行政和政令畅通;围绕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部署,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审计,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围绕推动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重点检查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为干部考核、任免、问责和管理监督提供参考等方面。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国共审计22多万人次,其中省部级领导干部160多人次、地厅级4600多人次、县处级5万多人次、乡科级17万多人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被审计领导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1000多亿元,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他人员共2580多人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处理。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视角 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产生的审计模式创新,是国家审计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中发挥独特作用的有效途径。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运行机制和问责机制研究。阮滢认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功能应向“四E性”评价方向拓展。刘更新剖析了由审计动因、审计委托、审计执行以及成果运用机制所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及其特征。毛玉等从优化问责环境、多元化问责主体、强化责任处理、深化审计结果利用等方面对完善我国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制提出了相关建议。二是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王慧、刘爱东剖析了以共性指标群、类型特征群以及前瞻性指标群为主体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逻辑框架。王学龙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探讨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周荣青剖析了“目标经济责任”导向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模式和评价方法。而颜春满等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对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三是关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结果运用和法律问题等研究。杨飞等剖析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此外,研究还涉及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问题、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法律问题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性困境等方面。四是关于经济责任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研究。俞可平认为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民主化、法治、效率和协调是衡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是否现代化的标准。蔡春等从创新国家审计对象载体、推进政府绩效审计、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治理导向审计模式以及权力导向审计模式五个方面,探讨了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实现路径。而向增先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国家治理功能,制约公共权力、推动民主政治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是治理功能实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