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国家审计信息化人才是国家治理的客观要求 (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需要国家审计信息化人才。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已经渗透生产力的各要素,单位管理正由实物流、价值流向信息流转变,很多单位实现了管理自动化和网络化、贸易无纸化,普及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电子化。生产工具自动化和数字化控制程度、生产对象的数字化处理水平、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日益提高,人力资源的信息技术素质已经成为必备。国家审计要在国家治理中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审计信息化;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国家审计信息化人才。 (二)国家实现良好治理需要国家审计信息化人才。国家治理是一个大系统,在这个大的系统内有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国家审计处于监督控制系统中。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作为监督控制系统的国家审计,由宪法确定,位于行政机关内部,有国家权力作为后盾和保障,侧重了发挥在经济领域的监督职能,依赖常规工作搜集国家治理的全方位信息,是间接的国家治理工具,对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依赖程度高。所以,在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审计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实施对执行系统权力运行和责任履行的有效监督,促进执行系统实现决策系统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同时将执行系统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准确报告给决策系统,推动决策系统完善决策,实现国家良好治理,这就需要大批的高素质国家审计信息化人才。 (三)审计工作适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需要国家审计信息化人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客观上要求国家审计及时跟进,破解眼下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时间资源、审计思维方式、审计组织模式、审计管理机制等要素的制约。要求国家审计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尽快实现信息化,并反超经济和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同时,构建一支德才兼备、信息化武装的国家审计队伍。从而使国家审计人员善于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思维方式出发,分析和揭示各类经济活动之间或某类经济活动中不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问题症结;善于并有效利用信息化审计手段,开展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的总体分析、精确定位,确定审计重点;善于强化信息系统内控的数据风险测评,研制不同类型评价指标和审计方式,综合利用各类计算机审计工具,发现疑点,收集评价证据,提出有效的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 (四)国家审计监督效能提高需要国家审计信息化人才。一方面,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审计自身也加大了变革的动力。传统手工审计条件下,审计机关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常常采用本身就具有一定风险的抽样审计方法。而现在利用计算机不仅使抽样审计更科学,还能对某些重要项目进行详细审计,审计信息化可以在大大降低审计风险的同时,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在国际审计市场,发达国家的审计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我国审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无论在业务范围,还是在执业成本等关键方面,立于不败之地,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就必须尽快缩小差距,实现审计信息化,最基本的就在于建设和发展高素质国家审计信息化队伍。 二、人才短缺是制约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关键 (一)信息化环境对国家审计的影响使高素质人才成为迫切需求。信息化环境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使用单位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也给信息化单位的技术条件、内部控制以及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环境给国家审计风险带来了以下双重影响和要求:信息化审计手段的运用,使详细审计成为可能,传统手工审计的抽样审计风险不再存在;网络环境下,国家审计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从网络上获取相关审计证据,提高了审计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检查风险。但信息化环境对国家审计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国家审计具体目标扩展了,审计内容更加宽泛复杂,信息系统的开放性、易被攻击性及网络活动的无痕性、网络交易的虚拟性,使得信息化审计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决定了审计风险产生的领域增加;包罗万象的大审计,使审计风险来源增加,被审计单位网络、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应用软件的不稳定性,电子数据的易被改变、被复制和被消除性,信息系统难以实现直接查阅源程序等,必然带来新的审计风险要素;掌握计算机审计方法的人才欠缺带来的审计风险。可见,现阶段,国家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信息化审计能力,才能胜任现代审计,不然,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人才欠缺,必然会带来检查风险的增加。 (二)国家审计信息化人才缺乏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主因素。一是查证计算机舞弊犯罪行为的高手少。信息处理技术的提高,也增加了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库被破坏或其他电信舞弊犯罪行为的增多,使审计线索更加复杂。比如银行系统将各部门纯粹的业务数据信息统一处理和存储、多系统的网络连接一起,虽适用于各部门联机状态下浏览访问,但信息数据的复杂性也将导致其比较混乱和不完全的审计线索。目前,由于缺少高水平信息化审计人才,极少具有专业编程知识的审计人才,使得对变换或改动软件程序犯罪等计算机隐蔽性犯罪行为缺乏识别、发现能力,缺乏计算机软件和操作系统在初始设计时的内控安全特征的设计能力,从而,无法发现和揭露问题,无法提出预防和控制建议。二是高水平信息化审计人才少。近几年,审计机关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硬件设备投入较大。但在审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是第一位的。虽然近几年审计机关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训和应用,通过“竞争上岗”、提高“进入门槛”的方式优化人员素质结构,促使审计队伍整体计算机应用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目前,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并不多,既熟悉审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审计的人才则更少,与审计信息化进程和发展需求差距较大。同时由于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特别短缺,或者国家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意识不强、操作技能不熟练,计算机审计技能提高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更新,计算机现代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