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社会学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演变,不仅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中占据独特的地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成为一门包含众多分支、具有独立知识结构的社会科学。今天,社会学就像哲学能够给人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一样,以其实证性、整体性、现实性的学科特点和以社会关系与社会行为为对象的广阔理论研究视角,给人们提供了认识社会的科学方法。 审计人员作为社会组织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的主体,作为社会制度重要结构成分——审计监督的实践者,担当着国家审计所负有的组织使命和审计监督所承载的制度责任,因此,应积极倡导审计人员学点社会学知识。审计人员学点社会学知识,不仅具有能够推进对于我们生活世界的理解的普遍性意义,更具有着使我们能够客观地观察审计面对的社会情境、精准地了解审计所处的时代背景、更好地解释和控制及预测审计的行动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的特殊性意义。 从审计与社会学的关系上看,学点社会学知识,是提升审计人员基本素质的内在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或现象都同其他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着,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在于它内部结构要素之间的某种特定的联系及其运动,都在于它同周围其他事物的一定联系、相互作用及其变化,离开了联系便没有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审计与社会学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充分存在着这种相互联系。从总体上讲,这种联系带有普遍性。社会学是一门学科取向多元和包容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它几乎同自然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之间都有这样和那样的关系。从审计产生的基础、审计本质、审计定义、审计对象、审计职能及其历史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审计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无疑是存在于“自然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因此同自然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一样,与社会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从具体来讲,这种联系又带有特殊性,也就是说,审计与社会学之间有着区别于自然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与社会学之间的更深层次的联系。这种联系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审计学科与社会学同归为社会与行为科学,其研究主题有很多相互重叠之处,学科的分野常常并不清晰。诸如:1.社会学的目标是去发现社会的“不可更改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秩序;而审计的目标也是通过查处经济领域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而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秩序。2.社会学关注的是社会宏观问题,强调对社会变迁和制度构建的研究;而审计关注的也是社会宏观问题,强调要促进体制、机制、制度的完善和变革。3.社会学注重“事实”,主张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而审计也注重“事实”,并将“实事求是”作为审计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4.社会学在研究问题和提出结论的过程中信守客观性,要求将自己的观点放在一边,做到“价值无涉”;而审计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客观公正,要求在做出审计结论时必须摈弃任何主观臆断。5.社会学高度重视政策取向的社会调查,其目的旨在为政府和民众提供政策问题的信息和对策性建议;而政策性的审计调查则是审计的一个极为重要方式,其目的也是为领导机关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咨询服务,等等。 从审计与社会学之间所存在着的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双重联系上看,审计人员学习一点社会学知识,已不仅仅是“审计人员应该学习与审计相关的知识”的一般意义上的要求,而是审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必备的知识掌握。 从审计工作发展趋势上看,学点社会学知识,是提高审计人员应对形势与任务变化能力的客观需要 当前,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呈现一个显著的特征——社会性,即由过去的主要作用于专业性较强的社会经济领域转向现在的作用于包括社会经济领域在内的整个社会。 审计的社会性特征,一是体现在审计的职能定位上。审计的本质是“国家治理”的职能定位,充分说明了审计是作用于整个社会的。正像刘家义审计长所说:国家审计“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发展的秩序,起到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二是体现在审计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首要任务上。刘家义审计长在论述新时期审计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首要任务时,明确提出审计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要“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推动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三是体现在审计监督的范围上。刘家义审计长提出要“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不断增强审计的威慑力和实效性,依法使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在审计监督之下,不留盲区和死角”。 审计监督全覆盖,说明审计监督范围包括了社会各个领域。四是体现在审计监督的内容上。目前我国审计监督的内容已经覆盖了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区建设、旅游、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整个社会建设。五是体现在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实现了审计管理的社会化,坚持审计项目社会征询、项目审前社会公示等制度;做到了审计实施的社会互动,同纪检、监察、公安、司法、组织、人事等部门建立了横向联系,扩大了审计信息的社会效应;实行了审计结果社会公告制度,满足了社会公众知情参政的需求,促进了审计整改的落实和审计质量的提高。六是体现在审计队伍建设上。各级审计机关积极整合社会监督资源,通过聘请特邀审计监督员、开展民主党派评议、征询人大代表意见和参与“行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双评”“行业形象万人评”等活动,将队伍建设置于广泛的社会大环境之中。 审计工作发展趋势上存在的社会性特征,所显示的正是我国审计职能定位从审计是监督财政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到审计是国家的经济卫士,到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再到审计本质是“国家治理”的演进结果。它充分说明,审计的职能作用已经超越了经济的范畴,是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宏观性的社会整体问题的。审计工作发展趋势上的社会性特征,客观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从社会整体感念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因此,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切实掌握审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努力学习一点社会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