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对汉语否定现象的研究中,从否定词的归属到否定词的分类,从否定的范围、生成到否定的焦点,众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研究,而争议和分歧也始终存在。就汉语否定的辖域而言,主要的分歧便在于否定词左边的成分是否在否定的范围之内。本文拟从否定生成结构的角度对汉语否定词左边的名词性成分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判断其是否在否定词的否定范围之内,并探讨其原因。 一、否定的范围 在对现代汉语否定句的众多研究中,“否定范围”被用来表示在这一语法结构的范围中句法成分可以成为“否定焦点”,得到否定词“不”或“没(有)”的否定。而一个句法成分是否在否定范围内,则会产生很大的意义差别。例如: ①我一直没上班。 我没一直上班。 ②情况不完全一样。 情况完全不一样。 例①和②中,否定词“没”、“不”与副词“一直”、“完全”的相对语序对句子的意义产生了影响:当“一直”、“完全”在否定词右边时,即在否定词的否定范围之内;当“一直”、“完全”在否定词左边时,则在否定范围之外,不被否定。可见,句法成分是否在否定范围之内会对句子意义产生重大的影响。 而对否定范围的界定,目前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否定范围是整个句子,句子中任何成分都可能成为否定焦点而被否定(沈开木1984,吕叔湘1985,钱敏汝1990,徐杰、李英哲1993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否定范围仅限在否定词右边,不包括否定词左边的成分,主要是逻辑主项(袁毓林2000,赫琳2009等)。例如: ③我不买苹果(,我买梨)。 ④我不买苹果(,我卖苹果)。 ⑤我不买苹果(,他买)。 ⑥苹果我不买(,我买梨)。 ⑦苹果我不买(,他买)。 例③-⑦中,除“不”以外的成分都能被否定,包括逻辑主语①“我”、谓词“买”以及逻辑宾语“苹果”,无论其位置在句子何处。也就是说,整个句子都在否定范围之内。袁毓林(2000)认为例⑤一类句子是属于对预设的否定,为外部否定,不在否定范围的探讨之内,但又承认“在有标记的情况下,否定的辖域可以回溯到否定词前之间的成分”,即有强调重音或“都”“也”等词语时。我们赞同上述第一种观点,认为否定词“不”、“没”在句子结构中的否定范围是整个句子②,可以否定否定词前后的名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 二、否定句的生成 2.1 基本结构 否定句的生成结构,早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Huang(1988)提出P原则,认为否定词素“不”与紧随其后的动词成分(
)构成了一个中介构式,形成一个被否定的动词。Ernst(1995)认为“不”是AuxP标记语或VP标记语位置上的副词,仅能与不受约束的时体共现,并在S结构上黏着于其后的成分,一般不与完成体标记共现。杨静(2010)在Ernst(1995)的基础上认为,否定词“不”属于嫁接成分,其否定辖域是VP成分被否定的可能性,其否定对象是其成分统制的区域,即其辖域内的邻接成分。Lee & Pan(2001)及李宝伦、潘海华、徐烈炯(2003)运用句法、语义等方面的理论框架对焦点进行研究,认为“不”不是一个黏着成分,而是一个焦点敏感算子(focus-sensitive operator),会引发一个包括算子“不”、焦点及背景的三分结构(tripartite structure)。其释义条件有二:一是句子存在焦点时,否定句子焦点,而焦点位置的不同决定被否定的成分不同;二是不存在焦点,则否定其邻接成分。胡建华(2007)同样认为,否定词“不”是一个VP嫁接语,否定辖域即其成分统制的VP。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存在否定功能投射NegP,并将其应用于汉语否定式的分析当中。Chiu(1993)认为,各投射的相应顺序为[TP[NegP[AspP[VP]]]],而时和体与否定密切相关,决定了对“不”和“没”的选择。庄会彬(2009)采用管辖与约束理论的框架主张,否定词“不”、“没”是形成功能投射NegP的功能成分,而且投射的相应次序是[TP[NegP[AspP[VP]]]],认为“不”是在NegP的Spec位置,与空的中心语Neg的[neg]特征相一致。根据假设,Asp“了”下降至V后,所留下的语迹无法得到适当中心语管辖,进而导致结构不合语法。 我们认为,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是一对在时体特征方面互补的功能性成分,在汉语句子中,不仅能够否定否定词后的句子成分,也能否定否定词前面的名词性句子成分。援引上文部分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否定词“不”、“没”是功能语类,生成功能投射NegP,且假设否定词占据NegP的中心语位置,投射NegP低于CP、TP,高于AuxP和AspP,也就是说,各语类的基本层次是[CP[TP[NegP[AuxP[AspP[VP]]]]]],否定词在NegP中心语位置。否定词否定的范围即为否定词的辖域,即否定词所c-指令的节点集。具体生成情形如下:
例⑧和⑨中,逻辑主语“他”和逻辑宾语“这本书”都基础生成于VP,且出于某种需要移至句首,区别在于例⑧的AspP中心语位置为空,动词“看”中心语移位至AspP,再移位至AuxP,由于不存在时体特征,其否定结构实现为“不”;而例⑨的AspP中心语位置为时体标记“过”,吸引动词“看”提升至AspP中心语位置,并附着其后,中心语再移位至AuxP,由于存在时体特征,其否定结构实现为“没”。 2.2 话题重构 相较于“主语优先”的英语而言,汉语是“话题优先”的语言。赵元任(1996)提出,“主语就是名副其实的主题,谓语就是说话人对主题的解释”,而“一个完整句可以看作两个小型句的组合”,其中一个完整句作“分句主语”,剩下的完整句“当分句谓语或主-谓式谓语”。“主题”即我们所说的“话题”,汉语句子表现为对一个或一个以上话题的陈述,即[
[
[…[VP]]]],
由其后的成分对其进行陈述,
又由其后的成分对其进行陈述,逐层剖析。此外,汉语中主语可以为空,甚至很多时候无法填充主语,这与英语有极大的不同。因而我们可以假设,汉语的主格特征[Nom]弱,无需逻辑主语显性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