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论元增容与施用结构  

——从汉语动词后非核心成分的允准与施用结构的差异说起

作 者:

作者简介:
邓昊熙,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071)。

原文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论元增容与施用结构(applicative construction)的关系很密切。国内有学者运用施用结构来分析汉语中类似于旁格宾语那样的动词后带非核心成分的结构。本文以班图语为比较的基础,分别从新增论元和动词原来宾语的属性、新增论元能否和动词原来的宾语共现、施用结构与介词结构之间的关系等三个角度进行讨论。文章指出,汉语中的相关现象与典型的施用结构存在着重要的差别,能否用施用结构来分析汉语的相关现象仍需进一步探讨。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04 期

字号:

      一 引言

      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对应关系是当代语法学的核心课题之一。与很多印欧语不同,汉语中动词及其后面的名词性成分之间往往没有明显的格位标记,但却涉及复杂的句法和语义关系。旁格宾语现象是其中之一。请看下例:

      (1)a.吃食堂 游北京 b.写毛笔 喝大碗

      c.铺水泥 包韭菜馅儿 d.飞广州

      e.踢前锋 飞长机 f.休星期天

      g.跑生意 考研究生

      在例(1)中,动词后面所带的名词性成分在语义上表示处所、工具、材料、方向、方式或角色、时间、目的等,一般不会理解成动词的受事。汉语语法学界一般把这类名词性成分称为“非受事宾语”。

      对汉语中非受事宾语的称呼有很多,例如邢福义(1991)称之为“代体宾语”,郭继懋(1998)称之为“非规定宾语”,孙天琦(2009、2011)以及孙天琦、李亚非(2010)称之为“旁格宾语”。关于动词后名词性宾语成分的分类问题,汉语语法学界早已有较为精细的划分,例如马庆株(1987)等。为了讨论方便,本文把动词后面除了典型的受事宾语以外的所有名词性宾语称为“动词后非核心性成分”,而把类似于旁格宾语那样的现象称为“动词后带非核心成分”结构。

      文献中一般认为,动词后非核心性成分不是动词直接选择的结果。这就涉及动词与其后非核心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而后者的允准仍然存在争议。受到其他语言中施用结构的启发,国内已有学者运用施用结构来分析汉语中的相关现象。施用结构在班图语、印欧语以及南岛语等语言中均有报道,而且学界对该结构做过很多详细的描写和研究。该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表层上允许动词后面带一个额外的论元,也就是允许论元增容,因此有学者把该结构译成“增元结构”。①虽然运用施用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汉语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但我们认为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汉语中动词后带非核心成分结构与施用结构存在着重要的差别。

      本文以班图语为基础,分别从新增论元的宾语属性、动词原来的宾语和新增加的宾语能否共现、施用结构与介词结构之间的关系等三个角度进行讨论。我们认为,能否用施用结构来分析汉语中动词后带非核心成分结构仍需要进一步探讨,但现阶段我们至少可以说,汉语中动词后带非核心成分结构不是典型的施用结构。

      二 文献回顾

      国内已有学者用施用结构来分析汉语中旁格宾语这样的动词后带非核心成分结构。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包括程杰、温宾利(2008)、程杰(2009)、孙天琦(2009)②等等。下面我们对这些相关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程杰、温宾利(2008)认为,汉语句法中有两类非核心论元可进入Appl结构,一是单及物动词后增加的非核心论元,一是不及物动词后增加的非核心论元。这两类非核心论元都通过与VP原本表达的事件发生关系,构成H-Appl结构。在区分了语句中的核心论元(施事或受事)和非核心论元后,他们结合(2002)对两类施用结构的划分指出,H-Appl结构和L-Appl结构的共性在于:Appl语素投射短语AppIP;在[Spec,ApplP]位置允准一个论元;该Appl论元不对称性成分统领动词的直接宾语,即THEME论元。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从句法上看,在H-Appl结构中,Appl投射高于动词,Appl选择VP作为补语;在L-Appl结构中,Appl投射低于动词,Appl选择DP作补语。区分两类Appl结构的依据归结为语义因素:如果Appl论元与THEME论元之间存在领属关系的转移,该句子即为L-Appl结构,否则就是H-Appl结构。在此基础上,他们认为,汉语的双宾句属H-Appl结构。同时,他们还认为不及物动词带所谓“宾语”的句子也属H-Appl结构。这两类结构中的非核心论元都通过与VP原本表达的事件发生关系,构成H-Appl结构。

      程杰(2009)分析了不及物动词后跟一个名词短语的结构,即IVO结构。他认为该结构中的名词短语不担任原型受事(proto-patient)题元角色,属于非核心论元。他根据“虚介词假设”提出,这类论元通过一个虚介词P与动词建立联系,构成动词短语。他认为所谓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所反映的是动词与其补语之间的弱选择关系。汉语不及物动词后跟非核心论元的结构可解析为(2002)提出的高位增元结构。他认为,在基础生成时,IVO结构中的名词短语通过一个虚介词与动词建立联系,但随后的句法操作将其转化成增元结构,名词短语最终移位到[Spec,ApplP]位置。此外,他还认为,虽然(2002:127)、Soh(2005:168-169)、王奇(2006:234)等研究认为汉语中不存在高位增元结构,但根据他的分析,汉语IVO结构应属于高位增元结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