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作 者:
古风 

作者简介:
古风,扬州大学文学院

原文出处:
人文杂志

内容提要:

与西方美学相比较,中国古代美学是十分独特的美学。它具有独特的美学话语、独特的美学思想和独特的美学形态。它是构成中国美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构成中国优秀审美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国古代美学的历史悠久性、内容丰富性和形式多样性等,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美学都难以比拟的。因此,在世界美学的百花园里,中国古代美学是一株清丽典雅的腊梅花。它的存在是不可被取代的,它对于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也是不可被抹杀的。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4)12-0063-06

      长期以来,关于西方美学对于中国美学的影响问题,学界谈论的人较多。但是,关于中国美学对于世界美学有什么贡献的问题,学界却很少有人探讨。因此,本文就中国古代美学对于世界美学的贡献问题谈一点看法。

      蔡元培先生说:“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①确实是这样,与西方相比,中国人对于“美”的追求,不只是表现在理论探讨中,而且更多的是表现在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中。这种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也不只是局限于艺术,而是表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里。中国人对于什么事情都充满了浓郁的审美趣味,譬如衣食住行,山水园林,花鸟虫鱼等。且不说艺术,就是饮茶、闲居、散步、谈话等,甚至是个人的修身养性等,都有审美趣味洋溢在其中。即使一个瓷瓶、一块铜镜、一方砚台、一条丝巾等生活实用品,也都能够做得美轮美奂,精致异常。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并没有用它去制造杀人的枪炮,而是创造了供人观赏的五彩缤纷的烟花景观。明末清初,欧洲的鼻烟壶传入之后,中国人又将一个个普通的小玻璃瓶变成了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而且还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内画”艺术。所以,在中国古代任何一类物品的发展史,都能够成为一部实物美学史。诸如常智奇的《中国铜镜美学发展史》(2000年)和程金城的《中国陶瓷美学》(2008年)之类的美学著作,这在其他国家的美学研究中可能是看不到的。J.L.Fortey说:“德国人发现美学,中国人创造美学。”②这话是有道理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人没有美学理论。应该说,中国人不仅有丰富的美学理论,而且为世界美学贡献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美学理论。西方美学重于“思”,擅长分析,善于理论建构;中国美学重于“感”,擅长感悟,善于经验提炼。

      中国古代美学对于世界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

      其一,提供了一些独特的美学话语。目前世界主流美学中普遍使用的美学话语,基本上是来自西方美学,甚至是来自古希腊美学。很显然,用这些美学话语来言说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这样所造成的弊病是“言”不能“达意”,或不能“尽意”。更加严重的结果是用西方的“话语”扭曲和遮蔽了其他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审美经验和美学思想。因此,世界美学被西方美学所绑架和取代,国际美学舞台成为西方美学独霸的天下。这是很危险的,世界美学中应该有多种声音,而不是只有西方美学一种声音。所以,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美学有责任来改变这种现状。人类的审美经验非常丰富,其中有千差万别的一面,也有相近相同的一面。以前者为主,可以继续保留和发展独具特色的国别美学和地方美学;以后者为主,可以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整合、提炼和建构世界美学。各民族、各地区和各国都有权力和责任向世界美学贡献其智慧。在这一点上,没有大国小国和强国弱国之别,大家都是平等的。中国美学是一种经验形态的美学。它不仅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审美经验,而且有一套能够表达这些审美经验的美学话语。其中有一些是与西方美学话语相近相同的,诸如美、善、真、丑、悲、喜、笑等;也有一些与西方美学话语虽不相同,但却具有普世价值,能够表达人类共同的审美经验的美学话语,诸如:

      好 妙 文 丽 韵 趣 味 情

      景 意 象 虚 实 雅 清 淡

      态 媚 大 奇 怪 幻 比 兴

      意象 意境 神韵 内美 形似 神似 自然 含蓄

      健美 风骨 阳刚 阴柔 空灵 绮丽 意态 圆润

      传神 典雅 和谐 华美 秀美 婉约 豪放 新奇

      以上这些美学话语,经过翻译和阐释,完全可以进入世界美学体系,为丰富世界美学话语作出贡献。

      其二,提供了一些独特的美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美学思想。这些美学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姿的中国审美文化。但是,外国读者和美学家对于这些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并不了解。因此,现从中选择一些介绍如下:

      1.以目观为美。语出《国语·楚语上》。这是春秋时期比较流行的一个美学观点。认为,美是视觉快感。诸如锦绣、美女、华丽的建筑等,凡是能够满足人类视觉快感的事物,都是美的。这种美学观念在古希腊时期也曾有过。

      2.以完善为美。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日美”。(《国语·楚语上》)这是针对楚灵王说的。认为,能够将贵族与百姓、国内与国外、小事与大事、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都处理好了,才是国王应该具备的美德。这是一种政治美学思想,也可以说是社会美学思想。

      3.和而不同。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在与齐候谈话时,辨析了“和”与“同”两个概念。认为,下属没有自己的主见,只是一味地附和领导,即是同;如果下属能够提出与领导不同的意见,帮助领导完善决策,即是和。可见“和”是由若干个不同的事物达到有机统一后的美好效果。譬如音乐,就是由不同的音符构成了美好的旋律。在当时,“和”是一种普遍流行的音乐美学思想,后来运用到各个领域,成为一个“公共概念”。③这是一种承认差异、包容差异和接受差异的美学思想。目前,在世界美学研究中,也应该提倡“和而不同”的学术胸怀。

      4.美丑不远。语出帛书《老子》甲本。云:“美与恶,其相去何若?”意思是:美与丑,相差不多。通行本《老子》第二章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意思基本相近。这是一种辩证的美学思想。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美,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丑。在一定的条件下,美可以变成丑,丑也可以变成美。因而美丑两者之间的距离相差不远,关键是可以互相转化。

      5.美的负价值。这个美学思想源于老子。《老子》第81章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思是:华美的语言可信度较差。一般来说,语言经过修饰美化之后,更有利于传播。这是美的正价值。相反,如果美化后的语言说的是假话,或者说的是更为恶毒的话,那么这种“美”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就是美的负价值了。但是,老子并不否定“美”,只是看到了“美”与“信”之间的矛盾,看到了美的负价值。这种思想对于后世影响较大。明代人吕坤说:“美味令人多食,美色令人多欲,美声令人多听,美物令人多贪,美官令人多求,美室令人多居,美田令人多置,美寝令人多逸,美言令人多人,美事令人多恋,美景令人多留,美趣令人多思,皆祸媒也。不美则不令人多,不多则不令人败。予有一室,题之曰‘远美轩’,而匾其中曰‘冷淡’。非不爱美,惧祸之及也。”④可见“美”是诱惑,容易使人欲望膨胀,从精神享受(审美)到物质占有(贪腐)再到人格堕落(丑陋),最后必然导致失败。因此,自古以来有美女是祸水之说,其实罪过并不在于美女,而在于审美主体的欲望膨胀。这些都是美的负价值。所以,审美应该有度,有所节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