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学史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美学思潮,比如古典美学、现代美学以及后现代美学等,那么,一个相关的问题就出现了:这些美学思潮形成的历史动因是什么?性质是什么?本文认为,美学思潮得以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现代性体验,而美学思潮的性质就在于对现代性的态度。 一、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和发展 什么是现代性?现代性是一种比较前沿的理论,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文学都涉及现代性问题。这是因为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精神力量,是解释现代社会历史的最根本的理论。关于现代性,各种理论各有不同的定义。如果不纠缠于现代性的定义,而是从大家普遍接受的共识出发,可以说现代性的核心是理性精神。什么是理性精神呢?它首先指人是世界的主体。在中世纪,人不是世界的主体,神是世界的主体,人是卑微的,只能匍匐于上帝脚下,人们用神的意志来阐释世界人生。在启蒙运动中,人们放弃了神学世界观,开始具备了主体意识。这个意识就是理性意识,主体依靠理性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如康德所言“人为自然立法”①。那么理性的内涵是什么呢?它包括工具理性即科学精神,以及价值理性即人文精神。工具理性主要针对神学以及迷信,它认为存在着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是我们可以认识并能够掌握的;它反对超自然的力量,比如神的意志等。工具理性即科学精神,它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社会的另一个根基就是价值理性。所谓价值理性,就是人文精神,它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价值,特别是个体价值。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都建立在价值理性基础上,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一道,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现代性一旦确立,就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革,这一变革终结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具有断裂性。具体地说,人类经历了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前现代的生活方式,一种是现代的生活方式。在前现代社会,如西方的中世纪和中国古代的宗法社会,人们没有主体地位,个体不确立,依从神或家族、国家。在现代社会,人具有了主体和自我意识,人作为个体或者说“孤独的个体”面对世界。因此,海德格尔讲先行决断,萨特也讲自我选择。中国的情况与此不同,在中国,不是宗教,而是宗法礼教支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法礼教不同于西方的宗教,而是基于家族伦理建立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中国的现代性建立在对宗法礼教的反叛上,而不是对宗教的反叛上。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资本主义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传统社会瓦解,新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传入,中国也面临现代性问题。“五四”前后,中国从西方引进了现代性思想,比如“科学”与“民主”,就是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借助于西方的现代性思想,启蒙运动摧毁了宗法礼教,打破了“王权神受”政治观念以及以孝道为基础的伦理观念。但由于中国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冲突,以及建立民族国家历史任务的紧迫性,现代性的问题被搁置了,这就是所谓“救亡压倒启蒙”的根由。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兴起以后,我们又重新面临现代性建设的问题。改革开放前,中国人依从集体、国家,市场经济确立后,个体独立,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不过,自由选择也带来了竞争问题,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新的现代性体验。 什么是现代性体验?现代性体验就是人们对现代生存方式的一种根本体验。但是,不能说现代社会的日常体验就是现代性体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未自觉意识到现代生存的意义,我们对此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感受,而大多是按照意识形态或文化传统来看待世界,也就是说,我们是被“规训”的,没有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因此,日常体验并非本真的生存体验,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本真的生存意义被“遮蔽”了。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破除“遮蔽”,寻找本真的生存体验呢?齐美尔最先提出现代性体验的形式是审美。他认为:“现代文化光怪陆离的现象似乎都有一个深刻的心理特点。抽象地讲,这种心理特点可以说是人与其客观对象之间距离扩大的趋势。它只有在美学方面才有自己最明显的形式。”②“艺术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它能够形成一个独立的总体,一个从现实的偶然性碎片中产生的自足的缩影,它和该现实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③。哈贝马斯也说过,艺术可以使人获得本真性的体验。艺术反思日常生活,超越意识形态支配下的日常体验,达到了本真的生存体验。这种艺术是高雅艺术,而不是感性化的大众艺术。高雅艺术作为审美体验,使我们进入自由的生存方式和体验方式,从而能够克服日常体验对生存意义的遮蔽,真实地体验现实,这就是现代性体验。但体验指我们内心的感受,属于非自觉意识,它并没有变成自觉意识。比如艺术家虽然有较为丰富的艺术体验,却不一定能够对此进一步反思,获得思想的自觉和理论的建构。而美学研究就需要通过反思把审美体验变成观念和理论。这即是说,通过对审美体验的反思,就获得了现代性体验的自觉,并且进一步形成美学、哲学思想。美学并非感性学,不是“好看好听”,也不是哲学的分支,它是“第一哲学”。哲学建立在对审美体验的反思上,而审美体验就是本真的体验,哲学思想不过是对美学的反思。因此,哲学家要是对生活没有足够的体验,仅只靠概念和逻辑推演,他就不是一个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后期也走向了审美主义,认为艺术可以揭示存在的意义,艺术就是存在的真理自行置入作品。 那么,现代性体验与美学思潮之间有何关系?美学史并非史料的排列,历史与人的观念有关,是人阐释的结果,当然它也要尊重客观性。无论是艺术史,还是美学史,其单位不能以年代或者朝代划分,应该以思潮为基本单位,艺术思潮和美学思潮打破了时间的自然性,使艺术史和美学史得以构成。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艺术思潮和美学思潮。由于具有现代性的原发性,所以西方历史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就艺术思潮而言,文艺复兴时期为开端,随后产生新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每种思潮的发生都与现代性体验有关,要么是争取现代性,要么是反对现代性。哲学、美学思潮其实也不例外,也与现代性体验相关联。各种哲学、美学思潮是现代性体验的反思形式和不同阶段,也是艺术思潮的反思形式。现代性只有一个,并没有所谓的后现代性。但是现代性体验可以分为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前现代性体验,它指现代性还没有发生或实现的时候(文艺复兴至18世纪)人们是如何想象现代性的;第二阶段是早期现代性体验,它指现代性发生、发展时期(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们对现代性的态度;第三阶段是后期现代性体验,它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性高度发展的时期即所谓“后工业社会”人们对现代性的态度。在这三个阶段里,不同的美学思潮发生,大致对应着古典美学思潮、现代美学思潮和后现代美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