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向弱断言成分发展的主观化历程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黎黎(1985-),女,湖北襄阳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2011级博士研究生;汪国胜(1958-),男,湖北大冶人,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方言语法研究(湖北 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可以”是一个固化了的弱断言成分,是“可以”主观化的结果。跟“可以”比较,“可以”一般不带“说”的施事,其前面的主语已经话题化。正是由于“可以”的句法特点,使得它可以表示说话人对命题的不完全的肯定,成为一种出于礼貌原则、顾及听者面子而使用的一种缓和语气的方式。“可以”的弱断言性还同时带来了它在传信功能上的特点。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03 期

字号:

      助动词“可以”在《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年修订本)中有以下几种义项:(1)表示可能:你明天可以再来一趟吗?(2)表示某种用途:废纸做成纸浆,可以再造纸。(3)表示许可:我可以进来吗?(4)表示值得:美术展倒可以看看。傅雨贤和周小兵(1991)、鲁晓琨(2001)、彭利贞(2001)均对现代汉语中的“可以”的情态意义做出了考察。这些分析都重视“可以”表达“条件允许”的意义。“可以”主要用于表达“允许”、“能力”以及“可能”。

      “可以说”是“可以”作为道义情态词①与言说义动词“说”的结合。情态词和言说义动词的结合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但是“可以说”有其特殊性,它随着主观化的发展,发生了固化,成为一个话语成分。

      一、非固化的“可以说”

      非固化的“可以说”,仅仅是“可以”和“说”的线性相连,“可以”是条件允许的意义,“说”是由言说义动词发展而来的认识义动词。例如:

      (1)那样,当他临死时,就可以说:“我等过你没来但我也没耽误。”(《我是你爸爸》)

      这里的“可以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结构,“可以”表示的是具备某种条件使得说这句话成为可能,我们把这种“可以说”记为“可以”。

      当“说”不表示言说义而表示“认为”等认识义的时候,“可以”就变成了表示“可以认为”的意义。例如:

      (2)我们可以说儒、释、道不以罪为宗教思想的出发点。(国家语委语料库)

      这里的“可以”仍然是道义情态之义,只不过“说”表示说话者的某种意见。但这仍然不是固化了的“可以说”的用法。我们把这种用法记为“可以”。这里的“可以说”的主语也仍然是句子的主语,表示具备了某种条件或资格而可以下某种结论之意。“可以”还经常采用对举的方式。例如:

      (3)我们可以说它是媒体,同时也可以说它是文化思潮的阵地。(同上)

      这种对举的方式更加体现出了“可以”的道义情态的功能,表示社会条件的允许。

      “可以说”还有一种用法,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当“可以说”不再是句子的主要谓语,删除后并不会改变句子的命题意义,这时,它已经固化成为一个话语成分,我们记为“可以”。例如:

      (4)我父亲可以说是干这一行的元老。(麦家《暗算》)

      (5)清风街里,能写日记的可以说只有我。(贾平凹《秦腔》)

      可以看出,已经固化了的“可以说”多数不带上“说”的施事主语,语义上表示的是一种弱断言。

      二、断言性的“可以说”

      Joan B.Hooper(1975)将谓语分成事实性的(factive)和非事实性的(Nonfactive),事实性和非事实性的又都分为断言性(Assertive)和非断言性(Nonassertive);而非事实性的断言性又可以分为强断言性(Strong Assertive)和弱断言性(Weak Assertive)。即:

      

      我们认为,“可以”和“可以”是非事实性谓语中的断言性谓语,“可以”是强断言谓语②,而“可以”固化之后,就从强断言谓语变成了一种弱断言成分。

      断言性的强弱是说话人对谓语后面所带的宾语从句所表示的命题的确定程度(degree of commitment)。我们认为,“可以”是强断言形式,主要描述的是谓语后面成分所述的动词性行为,相当于“我认为….…是对的”。它表示强断言需要一定的语境条件。例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