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故事”有机融入“中国梦”  

——刍议澳门回归15年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作 者:

作者简介:
齐鹏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港澳研究

内容提要:

2014年是澳门回归15周年,“五十年不变”的“一国两制”建设已经有了近三分之一的历史积淀,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阶段性特征正在逐步呈现,我们有必要同时也有可能对其中的基本脉络、基本经验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阐释,以期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学界对于在港澳地区“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之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崭新课题”和“重大课题”的特殊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和认识,丰富和深化学界对于“一国两制”之“澳门模式”在“国家统一”层面、在“国家治理”层面特殊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15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7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87(2015)01-0003-07

      早在澳门“一国两制”建设刚刚揭幕的新世纪之第一个春天,中央政府领导人就非常具前瞻性地指出,我们观察和评估澳门形势,要把握住四条基本依据:“一是坚信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是正确的;二是坚信澳门同胞完全有能力有办法把澳门治理好;三是坚信澳门特区政府是能够驾驭局势的;四是坚信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和战胜前进中的困难与风险的坚强后盾”,①表达了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对“开创澳门新纪元”和“澳门明天更好”的殷切希望和坚定信心。澳门回归15年来,先后以何厚铧、崔世安为特首的澳门特区政府和逾60万澳门同胞,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成功付诸实践,使“一国两制”的“澳门模式”逐步成型、成熟,并在取得“一国两制”建设伟大成就的同时,积累了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管理、建设、发展澳门的丰富经验,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证明,“一国两制”方针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澳门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一、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澳门回归15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将优先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作为施政的重中之重,并善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善用澳门特色的区位优势,善用“(中国)内地因素”的坚强后盾优势,推动澳门经济发展“阴转晴”和全面繁荣。有两大“亮点”:

      第一,经济迅速扭转负增长,并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由于经济资源短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过分倚重于博彩旅游业,从1993年开始,澳门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放缓,自1996年起连续4年出现负增长。正是鉴于这种经济基础不厚、经济质量不高、经济总量不足、经济环境不好的实际情况,澳门特区政府在谋划澳门长期稳定繁荣的百年大计之初创和奠基阶段,力戒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在自2000年第一份“施政报告”至2013年第十四份“施政报告”中,均坚持了“循序渐进”和“固本培元、稳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以博彩旅游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各行业协调发展,使经济结构适度多元化”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使澳门经济快速复苏和振兴。

      博彩旅游业的强劲发展是澳门经济形势全面回暖的最显著标志。博彩毛收入和博彩专营税收入,自回归前1999年的130亿澳门元和48亿澳门元,至回归后2013年的3,607亿澳门元和1,267亿澳门元,呈几何数的倍增②。博彩旅游业之所以能够在回归后短短的15年时间里重新崛起,重新巩固其在整个经济体系、经济结构中支柱性产业的“龙头”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性好转,使游客对澳门恢复了安全感和信心;如中西文化交汇的传统、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强化和彰显,使游客对澳门的兴趣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博彩;如“(中国)内地因素”在澳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越来越重要的积极影响,等等。当然,其中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博彩业内部的体制改革和体制创新——“开放赌权”,自“垄断性”经营至“(有限度的)自由竞争性”经营,为博彩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力。博彩旅游业的振兴,带动了相关行业及整个经济的发展,迅速扭转了回归前澳门经济连续4年负增长的疲弱态势。自回归前1999年至201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从503亿澳门元大幅增加至4,135亿澳门元,平均名义增长率超过16%;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自11.76万澳门元(1.47万美元)快速扩大至69.75万亿澳门元(8.73万美元),澳门成为亚洲甚至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③。

      第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国际化的区域性经济贸易服务平台”地位或曰发展方向的逐步显现。澳门回归15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充分利用其“自由港”、“独立关税地区”的特殊地位和中西交流的“窗口”、“桥梁”和“国际通道”的区位优势,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区域竞争和国际合作、区域合作中找准定位,不断拓宽有助澳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腹地和空间。有两个最主要的纵深面:一个是祖国内地,一个是欧盟国家和葡语国家。

      澳门特区与祖国内地“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合作重点,是澳门与珠海市、澳门与广东省、澳门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以及《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经济合作,“内引外联”、“远交近融”,有一个自近至远、自浅至深、自点至面、自临时性协议至制度性安排的逐步推进过程。自“粤澳合作联络小组”至“粤澳高层联席会议”,澳门与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合作在澳门回归以后已经逐步进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两地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障碍正在消除。其中,澳门与珠海市的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的程度最高,“澳珠跨境工业区”建设、联合开发横琴岛的计划和南沙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合作稳步推进。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更是将大珠江三角和泛珠江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粤港澳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将近几年热议的各种“粤港澳自由贸易区”、“粤港澳世界级都会区”的建设规划具体化为各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路向和措施。2011年3月6日广东省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正式签署的《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新形势下“粤澳合作”的定位、原则、目标,为“粤澳合作”的全面提升搭建了新的支撑平台。2004年至2013年间,随着CEPA补充协议一至十的相继签署和实施,两地之间经济交流与合作中的制度性障碍正在逐步消除,两地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势头。

      澳门特区经济发展“对外”的国际合作的重心是欧盟国家和葡语国家。澳门与欧盟国家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合作之互动关系。回归以后,澳门与欧盟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得以进一步的加强和全面提升。澳门与拉丁语系国家尤其是葡语国家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渊源和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的历史传统,是澳门继续保持中西交流的“窗口”、“桥梁”和“国际通道”的身份和地位的又一大资源。回归以后,中央政府支持特区政府创立了以澳门为中介地的“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即“中葡论坛”。这是“由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商务部)发起并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承办,葡萄牙、巴西、莫桑比克、佛得角、安哥拉、几内亚比绍、东帝汶等七个葡语国家共同参与,并以经贸促进与发展为主题的政府间多边经贸合作机制,旨在加强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经贸交流,发挥澳门联系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平台作用,促进中国内地、葡语国家和澳门的共同发展。”2003年10月,“中葡论坛”在澳门成立,同时举行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其后,“中葡论坛”又分别在2006年9月、2010年11月、2013年11月举行了三届部长级会议,签署了多个为期三年的“经贸合作行动纲领”,取得非常显著的互利共赢的成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