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刘家义审计长强调“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和保障,是捍卫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促进政令畅通和廉洁高效、推动民主法治和公开透明、促进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制度保障”。这些论断为准确把握国家审计的发展规律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好的研究视角。学术界也掀起了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问题研究的热潮,学者们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提出了很多新观点。但现有文献中对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并不多见,更鲜见从多学科视角加以阐释的文献。本文拟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视角,多方位的研究国家审计理论中的哲学本质、政治功能、经济边界、法治建设、文化建构等基本问题,探索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多学科框架。 一、国家审计的哲学引领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研究国家审计理论,搞好国家审计工作,必须发挥好哲学的引领作用:要正确地理解国家审计的哲学基础,要清醒地认识国家审计的哲学本质,要科学地运用国家审计的哲学方法。 (一)实事求是:国家审计的哲学基础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喻指治学严谨,求实、求真、实证的治学态度。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此作了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就是研究,“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也就是规律性。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以及客观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是不依赖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存在决定人的意识。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基本精神,包含求实、求真、求正三方面内容。实事求是的实质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从被认识、被改造的客观事物和客观情况出发,这是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是国家审计理论的哲学基础,实事求是直接反映审计的本质。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方式,是通过查清事实来完成的。事实本身蕴含着现象和本质两个层面,审计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发现现象,查清本质,通过审计定性和处理来实现审计的职能。实事求是的基本点就是在发现事实现象的同时去探求事实的本质,从而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完全统一。审计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审计人员的询问、调查、查账、算账等活动就是获取被审计对象这一事物的信息。审计人员通过查阅账表,获知审计对象的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及其比例关系,从而逐步形成一种知觉形态。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在具备知觉形态的基础上,进而对被审计对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就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审计材料进行整理,对被审计对象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和改造,就会对被审计对象财务收支情况得出相应的不同结论:真实、虚假、合法、违法。这一认识过程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所以,那种只凭感觉的审计是与实事求是不相符合的。譬如一听说被审计单位发奖金、福利好,就产生了怀疑,认为该单位肯定存在财务违纪违法问题。事实上,某个被审计单位只要在账务上“明来明去”,哪怕发放了奖金,只要履行了合法合规的程序,符合“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公平原则,其财务收支就没有违纪违规。实事求是要求审计人员要原原本本地反映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状况,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尤其要做到不先入为主,要客观公正。 值得强调的是,从古今中外的审计发展史来看,不论何种形态的审计,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坚持了实事求是这个哲学基础。不论何种形态的审计,都在不知不觉地贯彻唯物论的反映论,只是有自觉和自发之分,因此,实事求是的哲学基础其实是审计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公平正义:国家审计的哲学本质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公平正义思想的探索。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一个人应当做他的能力使他所处的生活地位中的工作”。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公正就是中道,是不偏不倚”,而且他还把公正划分为交往性的公正和分配性的公正,前者强调“均等”的公正,后者强调“比例”的公正。他强调不管谁是伤害者、谁是受害者,伤害者要补偿受害者,受害者从伤害者那里得到补偿,这就是公平正义。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则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在中国古代,虽然对公平正义没有确切而规范的解释,但相关的表达有不少体现,如《荀子·正名》就说:“正利而为谓之事,正义而为谓之行”,强调为人行事要正当、正直、无所偏倚,这就包含了对公平正义一定程度的解释。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懈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国家审计和公平正义高度相关、密切相连,国家审计就是一种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的必要的制度安排。我们认为国家审计的哲学本质就是公平正义,国家审计就是监督国家治理过程中“伤害者”要补偿“受害者”。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促进公平正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即是人类由落后到发达、从不合理到合理的发展过程。正义的根本要义是关注弱者及其生存权利和约束强者及其权力意志。每一个社会都是一个合作体系,每一成员都对社会秩序承担相应责任:一方面,给弱势人群以必要的帮助,保证他们做人的尊严且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外在强制力量和内在自律意识对强者及其权力进行有效约束,避免因为满足强者意志而牺牲弱者利益现象的发生。同时,虽然正义的研究对象包括分配正义和价值正义等内容,但要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方式才能实现,否则过度地强调正义,不仅于正义无益,反而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并陷入困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审计事业方兴未艾。审计是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在维护经济秩序、保障财产安全、加强廉政建设、保障经济健康良性运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实,审计不仅是一种权力,更是一份责任。质量是审计事业的生命线,只有依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以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向社会提供可信赖的、高质量的审计产品,审计才会得到政府和人民的重视和信任,审计事业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作为一种职业,审计具有自身的道德要义。所谓职业就是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公众提供特色公共服务。如果职业者们所提供的服务对于社会公众至关重要,甚至社会公众非常信任该职业的专业判断和专业能力,那么,受托责任关系就会持续稳定地保持下去。显然,信任对于一个职业而言是最为根本的。相应地,如果审计从业人员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正义理念,高质量地如实完成受托责任,他们的工作就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审计事业就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