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荣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世界各国提出了不同的智慧教育方略,但智慧教育的愿景目标却都体现出打造智慧国家和城市、变革教学模式和培养卓越人才的主旨,因此需要从国家层面和文化境界来把握智慧教育。通过对现代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逻辑演绎,可以得出智慧教育系统包括智慧学习环境、新型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制度三重境界。智慧教育具有感知、适配、关爱、公平、和谐五大本质特征,通过智慧学习环境传递教育智慧,通过新型教学模式启迪学生智慧,通过现代教育制度孕育人类智慧。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在“智慧”显现度、过程稳定性、涉及范围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层级关系:从环境、模式到制度,“智慧”显现度呈现出从显性到隐性的特征,过程稳定性呈现出从动态到稳定的特征,涉及范围呈现出从微观到宏观的特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4)06-0003-09

       一、教育信息化与智慧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旨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黄荣怀等,2006)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处于从初步应用融合阶段迈向全面融合创新的过渡阶段,无论从国家地区的宏观层面、学校组织的中观层面,还是学习者个体层面来看,教育信息化都是一个平衡多方关系、创新应用发展、追求卓越智慧的过程。(祝智庭等,2012)因此,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呼声越来越响,影响也越来越大。近10年来,全球很多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智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2006年6月,新加坡公布了为期10年的宏伟计划——“智慧国家2015”(Intelligent Nation 2015,IN2015),其目标是:利用无处不在的信息通信技术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智慧的国家、全球化的城市,总投资约40亿新元。2011年10月,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发布了《推进智能教育战略施行计划》,将智慧教育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朴钟鹤,2012)2012年,由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环境学、教育技术学等领域的国际专家发起的“国际智慧学习环境协会”成立,《智慧学习环境国际期刊》(Journal of 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同年创刊,首次国际智慧学习环境大会于2014年7月在香港教育学院召开。而我国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致力于研究智慧科学,培育智慧人才,提高中华民族的智慧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14)

       一般认为,智慧教育这一词语来自于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展立新等,2013)钱学森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教育构想中提及“集大成、得智慧”,并提出四种构想,即:(1)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培养和教育学生;(2)让大学生懂得系统科学;(3)让科学和艺术“联姻”;(4)改革数学课程。(杨桂青等,2009)钱学森对智慧教育的系统理解可以归纳为“大成智慧学”。他认为,纵观近当代的教育发展史,“我们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伟人;走到19世纪中叶的理、工、文、艺分家的专家教育;再走到20世纪40年代的理工结合加文、艺的教育体制;再走到今天的理工文(理、工加社科)结合的萌芽。21世纪我们又回到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了;但有一点不同的是,21世纪的全才并不否定专家,只是这位全才大约只需一个星期的学习和锻炼就可以从一个专业转入另一个不同的专业。”(钱学敏,2004)钱老的这种观点可能与当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要完成的使命具有密切的关系。当时,钱老从国外归来受命负责主持我国的原子弹研制项目,他需要协调当时国内各个领域参与该项目的专家,这就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通力合作,把理、工、文、艺结合起来走向大成智慧。因此,钱老谈的“大成智慧学”其实是指当人面对变幻莫测而又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准确而又灵活、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在计算机领域,智慧一词从语境和理解两个维度,经历了从数据(Data)到信息(Information)、再到知识(Knowledge)和智慧(Wisdom)的过程。过去人们更多关注“数据”和“信息”,强调对经验的理解;未来人们将更多关注“知识”和“智慧”,重视对新奇事物的探究。从“理解”的维度来看,研究、吸收、操作、互动和反思是人类认识知识的五个阶段和过程,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是数据挖掘的过程。从“语境”的维度来看,“数据”强调对某些“部分”的收集,“信息”强调若干“部分”的联结,“知识”强调一个“整体”的形成,“智慧”则强调多个“整体”之间的联结(见图1)。

      

       图1 “智慧”一词在“语境”和“理解”维度上的关系

       在英文语境中,关于智慧一词的英文表述有三个:Smart、Intelligent、Wisdom。其中,Smart是指“能够通过电子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做出一些人类决策可以做出的调整”(Capable of Making Adjustments that Resemble Those Resulting from Human Decisions,Chiefly by Means of Electronic Sensor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Intelligent是指“拥有或表现出轻松学习或理解新事物的能力,或者处理新情况或困境的能力;拥有或表现出很多的谋略”(Having or Showing the Ability to Easily Learn or Understand Things or to Deal with New or Difficult Situations; Having or Showing a Lot of Intelligence)。Wisdom是指“关于什么是适当的或合理的知识;良好的感觉和判断”(Knowledge of What Is Proper or Reasonable; Good Sense or Judgment)。这三个词对智慧的描述不属于同一个层面,应根据具体的情境合理使用。最近中国工程院向国务院提交的报告中就将智慧城市由"Smart City"变为"Intelligent City",更加强调智慧城市系统应该具有智能性。(潘云鹤,20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