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 导语 南宋王朝定都杭州147年,大量的南迁人口带来的中原汉语几乎覆盖了当时的杭州方言(徐越2005)。现代杭州方言的性质如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或以为其为半官话、典型的方言岛(参看游汝杰2012a;赵庸2012),或以为当归属吴语太湖片(傅国通等1986)。游汝杰(2012a。以下简称“游著”)认为,杭州方言既有吴语的常见特征,又有古北方官话的特征,是一种因方言趋同而在古代形成的典型的“柯因内语(Koine)”。社会语言学上所指的柯因内语,是一些较为相似、可以互相通话的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之间融合和趋同的产物。游著列举了杭州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一系列论据来证明其观点。但是,其所列举的语法方面的论据仅有反复问句一项,难以说明问题。其他讨论杭州方言归属的文章,也极少从语法的角度进行深入的论证(参看游汝杰2012a;徐越2005)。因此,从语法的角度讨论杭州方言的归属,很有必要。本文不揣浅陋,试以初步调查所获材料,比较杭州方言与吴语、与北方官话语法的异同(不涉及汉语各方言共有的语法现象),讨论其成因;并且结合游著的观点,就杭州方言的性质说点儿看法。值得说明的是,讨论杭州方言中的古代北方官话成分,最好以曾深刻影响杭州方言的北宋开封方言为参照。但是,古开封方言的面貌我们无从得知,只能从权以现代开封方言和宋代文献中的语法现象为参照进行讨论。 壹 杭州方言中典型的吴语语法现象 杭州方言中存在比较明显的吴语语法现象,与宋代通语和今开封方言都不相同。这些现象主要有“话题优先”等四类,以下逐一举例讨论。 1.1 话题优先。吴语常以受事性话题前置,连同“牛母|鞋拖”之类合成词的语序,游汝杰(2012b)认为体现了“话题优先”的原则。受事性话题前置的现象,在汉语及其方言中都存在,宋代文献中也有这类现象: ①本朝事体,秦桧与张底一一知得。(《三朝北盟会编》) 但是,其使用远不如在吴语中多见(刘丹青2001)。同上海方言一样,杭州方言的受事前置现象“在一般疑问句、否定句中占压倒优势,在受事为已知有定信息或类指成分的陈述句中也常采用”;且“当施事主语和受事话题同现时,常规句式是受事充当次话题的STV”(刘丹青2001)。此与周边吴语相同。看例②:开封方言(开)以及其他汉语方言中一般以SVO结构表达的上述特征的句子,在杭州(杭)方言和吴语萧山(萧)、绍兴(绍)方言中一般是把受事宾语前置作话题或次话题。如果这个话题较长,则在动词后用代词复指。 ②开:你报普通话考试没?|可多男孩儿都喜欢她这样的妮儿。
开封方言中的双宾句,其直接宾语一般在间接宾语后:我借给她书了。而杭州方言同周边吴语一样,直接宾语虽然可以处在动词后(详下文),但更常见的是前置充当话题或次话题: ③杭:我个书借她的。 萧:我书借伊了。 绍:
书借伊了。 1.2 形容词重叠。从整体上看,杭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形式跟官话不同,具有鲜明的吴语特征。以下三种形容词重叠形式在杭州方言和其他吴语中广泛使用(傅国通1978),而在宋代文献和现代开封方言中,没有与这三种重叠形式完全相同的用例。 (一)AAB式。和周边吴语一样,杭州方言偏正结构双音形容词的前一语素可以重叠构成AAB式,表示程度加深。如“冰冷”比“冷”进了一层,“冰冰冷”则冷到极点。 ④杭:雪雪白|笔笔直|稀稀薄|蜜蜜甜|血血红|腊腊黄|石石硬|滚滚壮 绍:雪雪白|笔笔直|稀稀薄|膀膀肿|血血红|腊腊黄|石石硬|滚滚壮 萧:雪雪白|笔笔直|稀稀薄|绯绯红|血血红|交交黄|石石硬|滚滚壮 另,单音形容词重叠带状语标记“
”①,构成的“AA
”式,表示程度弱化,具有描绘色彩,一般作状语。杭州方言同周边吴语一样,普遍使用这种结构(鲍士杰1998):
AAB、AA都是宋代文献和开封方言中不存在而在吴语中存在的重叠式。这种格式的吴语特色很鲜明。温州、处州等吴语中,有一种嵌“显”的ABA重叠表示程度加深,如:“好显
|热显热|冷显冷|灵清显灵清|气显气|明显明”。杭州方言同周边吴语没有这种重叠,但存在嵌“打”的ABA式重叠,也是表示程度加深(傅国通1978)。宋代文献中没有这种重叠,开封方言中只有“实打实”等个别借自吴语的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