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陈立夫与1948年行宪组阁的困局

作 者:

作者简介:
贺江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师(300071)。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1948年5月,国民党内各派系围绕立法院副院长与行政院院长人选问题展开激烈争夺。陈立夫虽然在立法院副院长选举中险胜,但不满蒋未予其全力支持,故而陈在行政院院长提名问题上与蒋展开激烈较量。蒋介石支持张群蝉联行政院院长,CC系则推举何应钦,并制造假投票,逼蒋就范。蒋无奈选择获各派系认可的翁文灏出掌内阁。由此可清晰窥见国大行宪在国民党派系政治的作用下迅速异化为各派系争权夺利的工具,宪法赋予立法院的质询权与同意权反却成为CC系与蒋介石进行较量的制度保障,而国民党内各派系因受公开竞选的刺激,日趋组织化与公开化,宪政体制甚至成为加剧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的催化剂。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48年3月29日的第一届国民大会上,蒋介石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与此同时,国民党内各派系围绕副总统的选举,展开激烈的争夺,最终于4月30日由李宗仁击败孙科,当选副总统。尽管蒋介石自我辩称:“如余不应选,则竞选副总统者必先竞选总统,而毫不谦让,是则余之目的不仅不能达成,而且党与国更乱,而人民之痛苦,亦不知伊于胡底”,①但现实却是国民党内部的派系矛盾被国大选举极度激化,令蒋介石意想不到的是国大落幕之后,国民党内各派系在立法院副院长选举及行政院院长组阁问题上,你争我夺,互不相让。蒋介石更曾因“立法与行政二院及党务问题内部纠纷,意见不一”,担忧“本党实有崩溃之虞矣”。②目前学界已有的研究不仅注重从国民党派系政治的方面进行解读,更侧重从国民政府行宪后立法院权力与角色变化的角度展开分析,③可问题是,蒋介石、陈立夫、张群等核心人物如何运作内幕政治,彼此矛盾与冲突若何?蒋介石如何因应立法院的权力制衡?仍旧无从得知。因此,笔者试图重新勾勒出1948年5月立法院选举与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的前因后果,重点展现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的矛盾冲突以及蒋介石对立法院的认知及反应,进而凸显宪政体制在国民政府派系政治异化下所面临的困境。

      一、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矛盾的演变

      自1928年10月陈果夫接替蒋介石出任组织部长到1948年7月前后的20年间,主要由陈果夫、陈立夫兄弟轮流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长。组织部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重心,加以陈氏兄弟与蒋关系密切,因此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一般人也以他们当组织部长时,所属的各省市党部、特种党部人员列为CC系”。④CC系作为拥蒋派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支撑蒋介石成功的重要基石,又是导致蒋介石及国民党最终溃败的恶性肿瘤”。⑤尤其是随着CC系势力的不断发展,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即便蒋介石也难以掌控,逐渐开始对二陈产生不满,至1947年4月爆发的中央政治学校风潮,更令蒋陈矛盾急速升温。

      中央政治学校作为国民党党办学校,长期由陈果夫、陈立夫主事。1947年4月21日,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段锡朋因病请假,教育部令蒋经国代理政校教育长,陈果夫、陈立夫却暗地组织该校师生罢课,反对蒋经国到校任职。“学生知道这个消息后,纷纷议论起来,形式上表现了这些毛孩子真有点初生之犊不怕虎,居然对太子不大礼貌,七嘴八舌开起会来,决定并贴出了下列的几条欢迎标语:1、欢迎蒋宋美龄做中央政治学校校长;2、欢迎蒋经国的老婆做看护长;3、欢迎蒋经国做总务科长;4、欢迎蒋纬国做军事队长;5、实行学校家庭化。蒋经国知道情形后,就不能去了”。⑥此事让蒋介石颇感意外,“余以为此乃于党于校最有益之事,不料教育部命令发表以后,反对标语与行动突势爆发,其势汹涌,其理由为经国年轻无学,反对培植封建势力,其他甚至牵涉我家庭”,蒋介石感到事件必然与二陈相关,“向来校中教育长应果夫之干涉,不得其人,以致无人负责,校中每况愈下,共产党员组织深入校中,而老教职员与共匪恐经国负责,彻底解除其势力、肃清其党员,以致反对抵抗,视为其生死关头,可知本党腐败与黑暗之一般,痛心益极。惟此事只可以共匪故意捣乱,更又抓到我父子关系,毁损荣誉,视之不以为意”,“此乃果夫、立夫应负其责”。⑦4月22日,蒋介石令陈立夫负责政校风潮的解决,陈立夫却告知蒋“政校反对经国到校,仍甚激烈”,无从消弭。蒋介石表示“余对此惟有痛心,自恨干部无能,用人不当,致为反动盘居,自入污潭,乃决心辞去校长名义,并令经国亦自动辞职,不使反动派乘机以我之矛攻我之盾也”。⑧最终,政校风潮以蒋介石、蒋经国的退让而告结束,但蒋介石对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的不满却不断累积,“对于政校之近状与果、立之无能,以致党务、校务无法改革,不胜忧愤”,“余再不愿掩护若辈,以害党国也”。⑨

      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时有矛盾,但促使二者矛盾激化的事件却是1948年5月的立法院副院长的选举。国大副总统选举期间,陈立夫主掌的中组部难以统驭党内代表,就连陈果夫也感叹“人心日坏,信义不讲,个人权利之争,锱铢必较,为国家、为民族,则置之脑后,如此中国,安得不乱?”⑩最终蒋介石属意的孙科落选,党内陈立夫意见颇大,如4月29日马超俊夫人见到陈立夫,“很生气的对他说:恭喜你,恭喜你的组织部没有组织。”(11)1948年5月1日,陈立夫向蒋介石引咎辞职:“大半年来,办理党团合并、党员总登记及国大立委选举指导诸项工作,在个人虽已竭其忠诚,心力交瘁,终以障碍重重,均未能达成理想结果,即以中央所订之国大与立委之选举指导办法而论,事前考虑确有未臻完善之处,施行之时又未能严守原则,各方步调亦未见配合得宜,因之演成错综复杂纠纷迭起之局。立夫虽未负主持选举指导之责,然身为选举指导委员之一,又为组织部长,自不能辞其咎。惟有恳求准辞本兼各职,以赎衍尤”。(12)陈立夫随即辞去组织部长、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这次的副总统选举,没有发生组织力量,使他(陈立夫)从组织部座上掉下来,他开始走下坡路”。(13)

      陈立夫在国大总统选举之前,“有力方面且有默契,以他出任行宪后的立法院院长”,但“天有不测风云,副总统落选以后,孙哲生的出处问题,自然还是以立法院长一席较为相宜”。(14)事实上,“除了立法院院长以外,实在没有更适当的地位安置他。这样蒋介石就只得支持他仍任立法院院长”,辞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立夫“就不得不退而竞选副院长”。(15)行宪后的立法院早已今非昔比,“这个立法院是依宪选举的,性质不同于国民党训政时期的立法院。依宪法的精神,这个立法院实是一般民主国家的众议院,它是代表人民行使立法大权的。据宪法所规定,立法院的权力是很大的。行政院是责任内阁,行政院长要对立法院负责,所以立法院对政府的制衡作用是很大的”。(16)陈立夫对竞选位高权重的立法院副院长跃跃欲试,然而“在地方上有些CC做得过火了,未顾虑到各方面人才的运用,大家埋怨CC的重要因素,是在重庆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及选举前的提名,现在各地方的巨头进了立法院,都来反CC了”。(17)围绕立法院院长、副院长的选举,“现在院长似乎不成问题,一致推孙,副的却已成为争夺之的”,(18)国民党各派系就立法院副院长的人选展开激烈争夺,就如王宠惠预感的那样:“立法院开会恐怕要比国大代表还多纠纷”。(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