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是经济监督的必备手段。审计专业教育能够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财务、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审计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能力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化经济监督,加强审计工作是强化经济监督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加强审计工作的根本在于搞好审计专业教育。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审计专业教育的现实情况,就审计专业教育综合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一、审计专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在我国大学教育中,进行审计专业综合改革的必要性有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现有专业教育严重滞后 经济越发展,会计和审计越重要。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对高级会计、审计人才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各类别高级会计(审计)人才总量将增长50%,将新增6万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审计)人才。经济发达地区对高级会计(审计)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位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经济发展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及市场化程度等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这种特殊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地位,决定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会计(审计)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广东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广东省会计(审计)人才资源总量将增长60%以上;预计到“十二五”(2011~2015年)末,广东省会计(审计)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220万人。 审计署“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审计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大高层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对高等院校审计相关专业学生培养指导与扶持力度。《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了五年内注册会计师达到12万人,会员人数达到25万人,着力培养350名领军人才、600名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5000名新业务领域复合型业务骨干的发展目标。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然而,受历史和体制的制约,现有审计专业教育严重滞后,亟须加快改革和发展。 (二)审计专业设置时间相对较短,专业教育基础和专业建设严重不足 审计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现代审计与国家治理、公司治理、市场治理密不可分,在各项治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强化监督、改善治理、提高效能必不可少的手段。受各种情况的限制,从新中国成立到1983年,我国并没有开展专门的审计工作,大学的审计专业教育更是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之后,随着1980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实施,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恢复;随着1983年9月15日审计署的成立,国家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开展,并初步建立国家审计监督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各项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审计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提上日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审计署的推动下,全国部分高校开始专门设置审计专业,招收和培养审计专业本科人才。受20世纪90年代中期教育部专业合并的影响下,审计专业在本科招生目录中被取消。21世纪初期,有关高校又相继恢复审计专业招生(只是会计学专业下的“审计专业方向”)。目前,全国大约有50所高校开设审计专业。同样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对审计专门人才迫切需求的不断增加,在国务院的领导和财政部的推动下,从1995年开始,财政部每年拨出专项资金资助全国24所高校(后来扩大到35所)开办“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 由上述情况可知,审计专业在我国的设置时间相对较短,并且中间经历过不少曲折,虽然近几年有所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审计专业建设存在严重不足,专业教育基础薄弱,与审计实践发展和社会需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三)审计专业学科定位需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专业发展空间需要拓展 在当代社会科学中,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及其专业教育遇到像审计这种“尴尬”的局面。这种“尴尬”局面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专业设置上,把审计放在会计学的从属地位,把审计当做会计的一个分支。尽管“审计不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在学术界早已形成共识,并且从实践来看,从审计的隶属关系,到审计机构的设置,再到审计工作的开展,几乎都找不到审计从属于会计的痕迹。但是,在大学的专业教育方面,审计专业仅仅是“大会计”下的“专业方向”。在“大会计”观念的影响下,审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及其专业发展空间都受到严重的制约,由此导致目前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专业素质上与审计实践的需求存在严重脱节,而且在人才培养数量上也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审计在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公认的。良好的专业教育是保障实务工作长期有效开展的基础。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审计专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其中的“曲折和磨难”。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操作上的失误,使得审计专业的学科地位长期存在疑问,由此导致审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专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审计专业教育的综合改革,重塑审计专业学科地位十分必要。 (四)审计实践环节和案例教学严重不足,审计专业教育困境突出 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审计专业突出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在专业教育中必须强化实践环节,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案例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逻辑思维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满足实际工作对审计专业人才的需要。但是,在当前的审计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受现行体制的制约,审计专业教师中很少有经历过审计实践锻炼和培训的,教师的审计实践知识大多来自研读有限的审计案例和参与有限的审计实践活动,根本谈不上具有审计实践经验,对专业课程的讲授多是“勉为其难”。(2)现行的审计专业教材基本上都是由大学的专业教师编写,受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专业教材大多存在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缺陷,不少教材都是“准则(制度)加解释”,少有的一些案例基本都是“抄编”而来。(3)受政务公开和保护公司“商业秘密”的限制,除了上市公司披露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信息之外,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案例材料十分缺乏,案例教学素材严重不足。(4)受大学投入和审计实务工作特点的限制,现行的专业实践实习(毕业实习)很多方面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实习指导严重不足,而在毕业季学生也大多忙于找工作,难以安心实习(这种现象在其他专业同样存在)。只有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改革,才能改变上述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