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排日账”看晚清徽州乡民的活动空间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永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厦门 361005

原文出处:
历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自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专业市镇的兴起、远距离贸易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导致乡村商业化程度逐渐提高。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整合度大幅提高,在市场扩张与价格上涨的刺激下,乡村经济的商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不少区域的农户形成了农商并举的格局。①在传统社会经济格局下,农户的生活空间有何特征?随着乡村经济商业化程度的提高,农户的生活空间发生了何种变化?商业化参与方式的不同,如何影响乡民的生活空间?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不仅有助于理解商业化浪潮中普通农户的日常生活及其变动趋势,而且有益于推进对传统乡民空间流动问题的探讨。本文在解读新近发现的13册徽州文献排日账的基础上,对徽州婺源农户程家的活动空间进行个案分析,②侧重探讨近代乡民生活空间的基本结构和乡民商业化参与方式对其生活空间的影响,同时讨论这一个案对理解传统乡民与村外世界联系的学术意义。

       一、婺北程家的活动空间

       2006年秋,笔者在徽州搜集到一批晚清账簿,这批账簿共13册,约40余万字,始自道光十八年(1838),止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时空跨度六十余年。由于若干年份的账簿空缺,实际约为39年。相较于普通账簿,这些账簿记载的信息不以来往账目为限,其内容涉及记账人参与的各种经济、社会、文化、仪式等行事,在形式上与日记颇为接近,因而包含相当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

       排日账似乎仅见于婺源,又罕为公藏机构收藏,因此学界对其了解不多。目前仅邵鸿、黄志繁、王振忠等学者先后介绍、利用过这种文献。邵鸿、黄志繁依据的主要材料,是来自晚清婺源的五本排日账账簿。他们分析的侧重点是农户闲暇时间的长短、不同生产劳作活动的种类和比重、外出活动的地点和频率等。③其已触及乡民活动空间问题,但并未进行系统研究。王振忠除介绍排日账的史料价值外,侧重讨论婺源西乡一塾师所记排日账反映的晚清徽州乡村社会生活。④

       笔者搜集的这批排日账,是由婺源一农户祖孙三代所记。第一至四册的记账人为程发开;第五至八册、十一至十三册的记账人为程发开之子程允亨;第九和第十册的记账人为程允亨之子程同仓。这家农户居住的村落,位于今婺源东北部沱川乡理坑村北侧的小村上湾。这个村庄位于新安江流域与乐安河—鄱阳湖流域的分水岭附近。为行文方便,本文简称这家农户为程家。

       应该如何重构程家的生活空间呢?人文地理学家的活动空间研究,侧重对研究对象的工作、休闲等活动范围进行空间分析,勾勒其活动空间的范围与变动及其内在逻辑与社会后果,为讨论乡民生活空间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在中国史研究领域,稻田清一、洪璞都曾利用日记中的地名资料,在讨论历史上的活动空间方面作过有益的尝试,其中稻田清一以晚清一部日记为基础,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晚清江南一位乡村地主生活空间的范围与结构。⑤由于本文所涉排日账较为系统,时间跨度较长,笔者不仅统计、分析排日账提及的每一地点的出现频次,尝试建构程家活动空间的范围与结构,而且统计、解读这些频次的历时性变动,在此基础上探讨晚清时期这家农户活动空间的变动。

       在开始统计之前,需对本文涉及地名的性质作一交代。程家在记账时,基本上都交代了行事的具体地点。与稻田清一等人处理的日记相比,排日账仅仅记录记账人及部分家属的日常行事,和他们无关的一般不会被提及,故而基本上不会出现他人行事的地点。排日账提及的地名,基本上都属于稻田清一论文中所说的A类(与记账人及其家属行为活动相关的地名)。⑥因此,本文探讨的事实上是活动空间,其内涵较稻田清一所称的生活空间为小。同时还应指出,由于排日账基本上不记录女性成员的行事,账簿中体现的主要是程家男性成员的活动空间。

       据笔者统计,这批排日账提及的地名共有505个,剔除重复的,实际为359个,其中已识别的地名280个。位于程家所在的沱川一带者,共有146处,占已识别地名总数的52%;位于婺源县者共77处,占27.5%;位于毗邻的休宁县者共33处,占11.8%;位于徽州府其他县、江西饶州府和浙江省者共24处,占9%。在所有已识别地名中,位于沱川一带者最多,占一半有余。

       通过统计账簿中出现地名的频次,还可观察到若干地方在这家农户的生活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在已识别的280个地名中,出现20次以内的地名共217个,出现21次以上的地名共64个,出现50次以上的共27个。根据这些地点距离程家居住的上湾村的远近,笔者编排了上述27个地点出现的频次,将结果整理成表1。在出现次数最多的27个地名中,距上湾村10华里以内的有15个,50华里以内、100华里以内的各有3个,100华里以上的有6个;在距离上湾村100华里以上的地方中,溪口、庄前和休宁在排日账中均出现200次以上。出现次数达763次的清华镇,距离上湾村也有30华里。这些数据显示,路程较远的乡村和集镇,对这家农户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统计可知,程家的活动空间并不限于他们所在的乡镇。程家所在的沱川一带,尽管在其生活中非常重要,但他们的活动范围远远超出了这个狭小的空间。这一地区之外的其他市镇、乡村地名,在排日账中出现的频率甚至接近沱川一带的地名。而且,在被经常提及的地名中,有将近1/4距离上湾村100华里以上。因此,进行长距离的旅行,是程家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那么,应该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呢?他们在这些地方从事何种活动?这种活动空间的分布格局,与其生计模式有何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