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澳门博彩业与产业适度多元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许志桦,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博士。 曹小曙,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博导。

原文出处:
中国名城

内容提要:

自开埠以来,澳门已是一个外向型的微型经济:它的人口仅55万人,经济活动容纳能力有限,必须依靠外来的经济力量;其资源贫乏,土地面积仅29.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细小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博彩业是澳门经济的最大特色,一直带动澳门的经济发展。1847年的博彩业合法化和长期经营博彩业的经验,更使澳门成为亚洲罕有的世界著名赌城。回归前后二十年,澳门经济发展先经历了一段不稳定的时期,而在回归后十年以来迅速增长。当地的第二产业在工业北移的趋势下,已逐渐式微;第三产业,特别是博彩旅游业在赌权改革下,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过于单一化的产业结构加上土地资源紧张、人力资源短缺和基建条件欠佳等客观条件,更限制了澳门经济的持续发展,从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和2009年的环球“金融海啸”对澳门所带来的空前打击可见一斑。2009年1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访澳门时表达了中央政府“支持澳门适度多元化发展”的产业策略,以促进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重点分析澳门回归前后二十年的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博彩业的发展状况,透过两个以博彩业为核心行业的国际著名赌城:拉斯韦加斯和蒙地卡尔与澳门的综合比较,剖析澳门博彩业内部结构的特征,从而探讨如何以博彩业带动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化及可持续地发展。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15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4)-10-08(12)

       1 回归前后二十年澳门产业结构变化

       1.1 回归前十年

       在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澳门抓住了当时香港、中国内地及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机遇,经济获得高速发展,整体实力有较大的提高。1989年澳门人均GDP已经达到64,309澳门元(约9,250美元,如图1),进入了高收入地区的行列①。但是,进入90年代,面对较大的宏观环境变动和调整,其经济总量增长率出现下滑趋势。如图2所示,1990-1995年的GDP及人均GDP的增长率虽然基本保持正值,但呈现下降趋势,1996年后更连续出现4年的负增长。可见在亚洲金融危机尚未爆发前,澳门整体经济已开始下滑,在经济危机的重创下,经济更陷入一个低迷的境地。究其原因,除了经济发展赖于因素发生变化外,也凸显澳门经济增长基础的不稳固性以及产业结构的深层问题。

      

       图1 1982-2011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

       数据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

      

       图2 1983-2011年澳门人均及本地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

       数据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

       澳门产业门类极不完备,整体经济结构呈倒金字塔形:因资源匮乏,第一产业微不足道;第二产业主要是出口加工制造业,所占比重居第二位,但出现逐年萎缩现象,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28%下降至1999年的16.3%(如图3);第三产业逐年扩大,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72%上升至1999年的83.4%,但产业内部结构不均衡,主要偏重博彩旅游和金融服务业。回归前近10年,从80年代到90年代后,澳门已逐步形成博彩旅游业、出口加工业、银行保险业、及建筑地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共占本地生产总产值的80%左右。

       澳门制造业主要源自香港,在80年代凭借配额制度、低成本、低税率等优势起飞和发展。然而到90年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已随着劳动成本向内地和东南亚倾斜而急剧下降和外流。制造业的日渐萎缩,加上90年代欧美两大出口市场经济疲弱,导致出口贸易裹足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澳门建筑地产业曾伴随制造业发展而获得实质性增长,但它在80年代的飞跃并不具备实质经济的支持,严重脱离了市场实际需求,因而陷入疲软局面。澳门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保险业为主体,结构较单一且发展缓慢,金融服务业也因建筑地产业及制造业的低迷而疲软,得不到强有力的推动。博彩旅游业是澳门政府税收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但也在90年代出现不景气的现象。尤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博彩旅游业收益大幅减少,还对交通运输、酒店、餐饮、零售、银行业等带来冲击。这些都对整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也反映了澳门经济的生存和发展与外部环境和条件密切相关。

      

       图3 1989-2010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结构比率

       数据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

       1.2 回归后十年

       自1999年回归以来,澳门的经济发展形势及产业结构都有很大改变。澳门政府明确了以「博彩旅游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其他行业协调发展」的定位,并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由于赌权分拆和内地自由行的放开,澳门的博彩旅游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高涨时期,增长极为迅速。在博彩业的带动下,各相关产业尤其旅游业,包括酒店、餐饮、零售等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使澳门总体经济迅速增长。2002年至200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更高达20.5%;2007年澳门的人均GDP达到292,165澳门元(约36,357美元),超越新加坡、文莱、日本,成为亚洲最富有地区。2012年澳门的人均GDP更达到611,930澳门元(约76,588美元)。

       总体来说,回归后十年,澳门第二产业继续弱化,第三产业总额逐年递增。由于人力资源缺乏、经营成本上升、竞争力减弱、创新乏力等因素困扰,澳门制造业尤其是传统的纺织、制衣等产业逐渐衰退,在澳门经济中的作用逐渐式微。2005年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的取消,更使纺织业和制衣业遭受重挫,产业明显衰退,以致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由1999年的9.4%持续下降到2007年的2.8%,2011年的比重更下降至0.70%。虽然回归后澳门建筑业的兴旺使第二产业的比重在05至07年间略有提高,2007年达到16.3%。但制造业的产业地位继续下降,产值一直保持在40亿澳门元以下,所占比重逐年下降。随着制造业的萎缩,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距离再次拉大,出口加工业也正式退出澳门四大产业。虽然第三产业的比重曾经略有下降,但经济总量增长惊人,从1999年的350.2亿澳门元增长至2007年的1,003.4亿澳门元,年均增长率为14.1%。其中,博彩业在澳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攀升,由2002年的32.0%上升至2007年的35.6%,2011年更达44.7%,可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回归后澳门已逐渐形成以博彩旅游业为主导,包括旅游业、运输通讯业、建筑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四大产业的产业结构。澳门的「大旅游业」包括了零售、餐饮、酒店和会展。澳门经济以大旅游业为前提,其他产业互补发展。其中,澳门的零售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2000年,澳门的零售业销售额仅45.9亿澳门元,2008年,零售业销售额增长至193.91亿澳门元;2012年更高达535.17亿澳门元。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钟表及金饰的零售额,其次是百货货品。2008年,澳门零售业销售额在本地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总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1.66%和20.37%;2012年,两个比重分别增长为15.37%和25.99%。澳门的会展业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会议展览设施日益完善,会展活动一直在增加,尤其2003年后,澳门会展业活动数量和参加人数都大幅增加,2008年会议的总数量为804个,活动参与人数92,377人,比2003年分别增长275%和383%;2012年会议的总数量为1,022个,活动参与人数1,612,961人,比2008年分别增长27%和16.4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