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金融經濟中心地位面臨的兩大挑戰

作 者:

作者简介:
華曉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台港澳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周晉竹,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29

原文出处:
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香港一直以來就是亞洲區域的國際金融經濟中心,但近年來隨著上海自貿區建設與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推進,香港受到了直接挑戰,面臨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下降,以及可能被TPP與 RCEP邊緣化的局面。面對這種多元化的國際競爭,香港應正視自身競爭優勢的改變,採取積極應對措施,包括轉换思維,以金融服務提供者的身份參與到上海自貿區的建設當中,以及積極參與亞太區域的經濟合作,設定參與路徑,避免陷入被動局面。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15 年 01 期

字号: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874-1824(2014)04-0045-11

       一、引言

       中國內地改革開放至今的30多年間,香港無疑是最大的支持者、同時也是受益者之一。在中國內地經濟和金融開放的進程中,香港憑藉其獨特的地緣優勢和“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成爲中國內地與國際市場往來最重要的橋梁。在金融領域,香港幫助內地實現了資本項目下開放的第一步,即中國企業的股權境外上市,香港成爲中國內地最主要的境外資本集聚中心,也成爲海外投資者參與中國投资最重要的市場與基地,香港是大陸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下資金流動的重要窗口。隨著中國內地開放程度的深化與提速,隨著亞太經濟形勢的變遷,香港作爲國際金融經濟中心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戰。這種挑戰來自兩方面,一是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可能弱化香港在金融領域對中國內地的重要性,二是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可能使香港作爲亞太區域金融經濟中心的地位呈現邊緣化。

       內地學者在香港近年金融競爭力的變化上作出了系統研究,如王應貴(2012)、張强(2013)等運用計量分析法,量化測算香港近年來金融競爭力的變化,基本得出雖然香港容易受到外部衝擊的影響,但總體競爭力仍然較高,並且香港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比較優勢在於區位優勢與制度優勢(馮邦彥,2011)。但是已有研究大多著重於香港自身發展對其競爭力變化的影響,而忽視了外部經濟環境變化給香港未來金融經濟中心地位所帶來的挑戰。所以本文將研究視角擴大,著重分析中國內地發展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變化這兩個外部因素對香港國際金融競爭力的影響。

       二、上海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挑戰

       香港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成爲了國際金融中心,而上海則是在1990年隨著浦東的開放才開始著手建設金融中心。但隨著中國內地經濟的高速發展,“上海是否會取代香港”的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而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在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China(Shanghai)Pilot Free Trade Zone,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之後更加趨於白熱化。香港本身是一個“高度開放型經濟體”,高度開放意味著經濟系統對環境的依赖,以及環境對經濟系統影響的直接和强烈。正因爲其經濟系統的特點,在新的國際政治與經濟條件下,尤其是在WTO作用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協定在亞太區域開始發揮重要作用,以及中國繼續深化改革的情况下,香港的競爭力不斷受到來自外部的挑戰。

       (一)香港與上海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比較

       關於國際金融中心的排名,國際上較有影響力的評價體系之一爲倫敦Z/Yen研究團隊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GFCI),該指數根據金融人才可獲得、監管環境、參與國際金融市場容易度、商業基礎設施便利程度等14項指標,關注市場靈活度、適應性以及發展潛力,對全球43個經濟體所設立的80個國際金融中心進行打分與排名。

       GFCI從2007年3月至今共發布了14期,在此選取每年9月發布的數據進行年度比較,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一直都很穩定,緊隨倫敦與紐約之後,居於全球第三;而上海的排名則起伏較大,曾在2010年一度躍至世界第6位,但在最新一期的排名中下滑到世界第16位。報告認爲上海是“最具上升潛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因爲雖然在過去的兩年中,中國經濟的走向令人擔憂,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以及上海自貿區建設的加快,使得國際金融人士普遍認爲,上海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會進一步加强。

       人民幣國際化在增强上海金融影響力的同時,同樣惠及香港。隨著中國內地與全球的貿易與投資量上升,人民幣需求也急劇上升,這使得近年來大力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的香港,借助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成爲人民幣業務量最大的離岸中心,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得以進一步鞏固。自從2009年7月推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上海的離岸人民幣業務量不足香港的1/5。2013年全國實現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4.6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57%,其中大約有八成的業務量發生在香港。不過自從2013年推出上海自貿區建設以來,上海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額增長率達到75.92%,遠超過香港的52.41%;此外,香港與上海兩地經營人民幣業務得到認可的機構數目差距也在縮小,截至2013年底分別是146家與78家①;如果照此勢頭發展下去,上海在業務量方面追上香港指日可待。

       不過香港作爲面向全球的首要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其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是目前的上海所無法比擬的。世界權威金融分析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對香港的主權信用評級爲最高的AAA級,對中國內地的評級爲AA-,金融環境方面的差別使得國際企業與國際金融機構在選擇設立海外分支機構的地點上更偏向於香港。截至2014年3月,在經營人民幣業務認可機構開設的人民幣活期及儲蓄存款戶口達到372.6萬個,每天處理的人民幣交易中有九成爲離岸市場業務;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资金池保持平穩,截止到2014年3月,其人民幣存款餘額爲9,449.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1.44%。②香港金管局還向參與人民幣業務的認可機構提供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以推動香港人民幣資本市場的深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