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范围副词“只”的逻辑语义结构及其与部分否定式的合用 范围副词“只”的常见用法是在一个给定的范围中选择限定其中的一部分。按照集合论的观点,“只”相关的逻辑语义结构中应包含两个集合:集合A=给定的范围,集合B=“只”选择限定的范围。其中,B是A的子集,并且是真子集,即“只”选择限定的范围必须小于给定的范围。逻辑表达式是:A
B。 让我们看两个例句①: (1)小王订了牛奶和面包,但服务员只送来了牛奶。 (2)老师布置了四道题,小明只写了一道。 例(1)中,“牛奶和面包”是母集,“牛奶”是其真子集;例(2)中,“四道题”是母集,“一道题”是其真子集。这些是范围副词“只”用于复句的情况。“只”也可以用于单句,如: (3)小王订的牛奶和面包只送来了牛奶。 (4)老师布置的四道题小明只写了一道。 从例(3)、例(4)中不难分析出与例(1)、例(2)同样的逻辑语义结构来。 在语义上进一步分析,“只”既然选择限定了给定范围的一部分,就必然意味着对该范围以外部分的否定,这被否定的部分也是一个集合——姑且称为集合C,它是集合B在集合A中的补集(差集),逻辑表达式为:
集合C的语义内容在实际表达中可以明确地说出来(如以下例1’-4’中的黑体字部分): (1’)小王订了牛奶和面包,但服务员只送来了牛奶,面包没送来。 (2’)老师布置了四道题,小明只写了一道,有三道没写。 (3’)小王订的牛奶和面包只送来了牛奶,面包没送来。 (4’)老师布置的四道题小明只写了一道,有三道没写。 也可以隐含在句子中,如前面所举的例(1)-(4)。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范围副词“只”表达式逻辑语义结构中的三个要素及其相关的三个集合: 集合A:给定的一个范围; 集合B:“只”所选择限定的一个范围; 集合C:否定“只”限定的以外的部分。 其中,集合B和集合C都是集合A的真子集,二者互为集合A中的补集。“只”的这一逻辑语义结构决定了其与表示部分否定语义的表达式(简称“部分否定式”)具有内在联系。在复句中(如以上例1’-4’),“只”所在分句与部分否定式所在分句和谐共存,共同表达了“只”的完整语义结构。在“只”的现实语例中,集合C还有一种常见表达方式是“别的/其他(都不)”,例如: (5)我要走了,别的什么也不用带,只要把老穆送我的两本挂历带着。 (6)据回忆,这件事当时在高度保密情况下安排,美方只有里根和陈香梅两人参与策划,其他人都不知情。 像例(1’)-(4’)、例(5)-(6)那样,“只”与部分否定式合用是非常自然的,符合逻辑的;如果“只”与表示全称的否定式合用,则违反逻辑。②这样说来,后者在语言中似乎不会存在,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二、范围副词“只”与全称否定式合用现象及其表达功能之探究 事实上,范围副词“只”与表示全称的否定式(简称“全称否定式”)合用的情况在汉语中比比皆是。例如: (7)老阿爸微笑着拍着李洪波的肩膀,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什么都不缺,只缺一条路!” (8)他说在关东我谁都不想,只想你。我说不信,他说撒谎天打五雷轰。 (9)呼唤旗袍,并非要全体黄皮肤的华人妇女,什么都别穿了,只穿旗袍;也并非鼓动所有中国女性,不论何时何地何事何干,都穿上旗袍忙来忙去。 (10)一切如过眼云烟,早已什么也没有留下,只留下了鲁迅的绝妙的戏拟…… (11)他憨厚地摇摇头说:“我什么都不会,只会喝茶、抽烟,这是长期在部队里养成的习惯。” (12)等会要是倩彤问我为什么不回到锦昌身边,我决定什么也不说,只说锦昌根本不知道我回港处理钱债纠纷一事,便算了。 (13)即便哪儿都不用跑,只在莫斯科远近郊随意找一片傍水的林坡草地,支上烤肉架,生上炭火,约上亲朋好友就可以美美地享用一番“野”味佳肴,开心地过个周末。 (14)整个下午他啥也没干,只看了点闲书。 在上述“只”与全称否定式合用的句子中,全称否定式的逻辑真值均为假,其真实所指应该是所在复句中“只”分句所指范围的补集。上述“全称否定式+‘只’[]”,按照严格的逻辑要求,都应改成如下形式: 只[ ]+别的/别人/别处/此外+什么+都/也+不/没[]据此,例(7)-(14)就可以改成如下形式③: (7’)我们只缺一条路,别的什么都不缺。 (8’)他说在关东我只想你,别人谁都不想。 (9’)只穿旗袍,别的什么都别穿了。 (10’)只留下了鲁迅的绝妙的戏拟,别的什么也没有留下。 (11’)我只会喝茶、抽烟,此外什么都不会。 (12’)只说锦昌根本不知道我回港处理钱债纠纷一事,别的什么也不说。 (13’)别的地方都不用跑,只在莫斯科远近郊随意找一片傍水的林坡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