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学的边疆问题研究及其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学强,燕慧,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张学强(1971—),男,甘肃会宁人,教育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教育史研究

原文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学边疆研究是推动中国边疆研究从传统边疆史地研究向现代专门化学术研究转型的主导力量,也是大学参与边疆开发与建设的重要体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学边疆研究为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救国方针下各种相关具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深化了人们对边疆社会的认识,推进了大学相关学术理论与研究方法的中国化进程,也为当代中国边疆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5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 64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62(2014)06-0015-10

       中国边疆问题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清后期至民国的百余年间随着中国社会形态从古代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完成,实现了从中国传统边疆史地研究向现代专门化学术研究的转型。中国边疆问题研究的这一重要学术转型与中国近现代以来内乱不止、外祸不息的社会发展环境息息相关,既继承了中国传统边疆问题研究的一些优良传统,也是近现代以来西方相关学科特别是民族学、人类学及社会学等领域学术发展的影响及中国学者可贵的学术本土化努力的直接结果。同时,这一学术研究转型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无论在研究的理论与指导思想、研究的视角与方法、研究的内容与领域、研究的学术体制及组织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转型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远的,它使边疆问题研究进入了现代专门化学术发展的轨道,并成为现代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边疆研究的学术转型与中国近现代以来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学独特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它立足于当时大学中开始出现并不断完善的专门化学术研究体系,并通过大学边疆研究问题的开展促进了大学学术研究的本土化;它也折射出当时大学与边疆社会的特殊关系及大学学者所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正是通过一大批以大学学者为主体的深具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的研究群体的不懈努力,在中国边疆问题研究领域内,诸多学科如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及相关的畜牧、医学、农林、矿业等学科的研究逐步开展并日渐深化,并使大学与边疆社会互动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

       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的边疆问题研究及大学的早期参与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的百余年间,伴随着中国社会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中边疆危机的凸显,出于经世致用的研究目的,以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及官僚为主的学者围绕边疆治理与界务问题展开了边疆问题研究,在酝酿于康雍乾时期后于嘉道咸时期迎来第一次研究高潮,“到20世纪初,持续不断的这类研究汇入以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华(首当其冲是边疆地区)为主旋律的中国边疆研究发展大潮之中,并再次形成中国边疆研究的新高潮”。①但这些传统边疆的研究大都局限于传统边疆史地的研究,极少有对边疆地区民族、宗教及社会的系统研究,更没有针对边疆地区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因此仍属于传统学者的治学范畴,无法划归到现代学术研究的范畴中。

       中国边疆问题研究划归到现代学术研究的范畴中则始于十九世纪中后期由西方传教士、旅行家、商人、外交官、军事家及自然科学家开创的西南边疆调查研究,其中尤以葛维汉、叶长青等传教士的贡献为最,时任金陵大学教授的徐益棠称:“我国边疆民族之研究,创始于外国之传教师,商人,领事,军事家,自然科学家,而尤以法国之天主教徒及英国之基督教徒最有贡献……盖自鸦片战争以后,西人之旅行吾中华者,年有增加,归辄录其所见闻者以成书,虽精审者少,然经政府以及学术团体之奖掖与提倡,其中亦不乏高明之作,而尤以1906年前后为最发达,盖其时吾国国势凌替,列强正谋划蚕食我边疆之会也”。②

       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大学中的研究者对于边疆问题研究并不十分关注,边疆问题研究在大学中并不占据重要地位,仅有私立东陆大学及华西协和大学等极少数大学开展专门性的边疆问题研究,而华西协和大学的边疆研究主要由西人主导,中国学者极少有参与者。但一些大学中与边疆问题研究相关的课程的开设和系所的设置为此后边疆问题研究的兴起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才储备,如与边疆问题研究关系密切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所及课程于20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先后在沪江大学、北京大学、金陵大学、燕京大学及厦门大学等大学开设。可以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大学中包括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农学、医学、地理学、生物学等诸多学科的发展为之后大学边疆问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的十余年间,先后有大批学者在欧美等国从事社会学、民族学等专业的学习。他们中的一些人如在美国留学的潘光旦、吴文藻、吴泽霖、吴景超、言心哲、陈序经、胡体乾、李景汉等,在法国留学的杨堃、凌纯声、柯象峰、胡鉴民、徐益棠、卫惠林等,在英国留学的陶孟和、在德国留学的陶云逵及在菲律宾大学研究院师从美国导师学习的林惠祥等学成回国后大都在高校任教,并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大学人类学、民族学及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围绕边疆问题展开研究的中坚力量。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学边疆问题研究活动的发展脉络梳理

       (一)边疆危机的直接应对与全面抗战前大学边疆研究活动的兴起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边疆问题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历史上丰富的边疆研究史料为边疆问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资源;前期西方相关学术著作的译介、相关学术研究理论的引进为开展边疆问题研究打下了重要的学术基础;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宗教学等学科的建立及完善③、诸多边疆问题研究团体的成立为开展边疆问题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研究体制保障;南京国民政府为应对国内外政治危机而对边疆问题研究的需要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支持。④

相关文章: